《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
时间: 2025-01-11 08:37: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
官闲马病客深秋,肯学张衡咏四愁。
红叶寺多诗景致,白衣人尽酒交游。
依违讽刺因行得,淡泊供需不在求。
好与高阳结吟社,况无名迹达珠旒。
白话文翻译
我在途中经过内黄,马病了,暂时寄宿在一个僧舍,写信给朋友们。
在这深秋的时节,官闲的我,马儿生病,真想像张衡那样吟咏愁苦。
红叶寺里诗意盎然,白衣僧人都在喝酒交游。
有些事是因为行走而得到的,也有些事是因为淡泊而不在乎追求的。
我很想和高阳一起组成吟社,更何况我们没有什么显赫的名声,只是期望能达到珠帘的境界。
注释
- 张衡:东汉著名文学家,因其《西京杂记》而知名,诗词中常有忧愁之情。
- 红叶寺:象征秋天的景致,诗中描写的场景非常优美。
- 高阳:可能指某位朋友或同道中人。
- 珠旒:古代宫廷中用来装饰的物品,象征名望或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骈(约703年-765年),唐代诗人,号阳春,晚唐时期的文人,代表作有《别董大》等,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作品常流露出对世事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诗人旅途之中,因马病而暂时停留在内黄,借此机会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及对秋冬时节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其内心的愁苦和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以“官闲马病”引入,直接表明了诗人当时的境遇,反映出一种无奈和孤独。接下来的“肯学张衡咏四愁”则表明了诗人对张衡的仰慕,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忧愁。随着红叶寺的描写,画面变得愈加生动,秋天的美景与白衣僧人的交游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的层次感。最后两句则回归到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追求,表达了对名利的超然态度,显示出一种高雅的情操。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寄托,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高骈作为诗人的深邃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官闲马病客深秋:表明作者在深秋时节,因公务闲暇而旅途,马又生病。
- 肯学张衡咏四愁:表达了想要像张衡那样吟咏愁苦的情怀。
- 红叶寺多诗景致:描绘了寺庙的美丽景色,暗示着诗情画意。
- 白衣人尽酒交游:指寺中高洁的人士在此饮酒作乐。
- 依违讽刺因行得:反映了对行走的理解与讽刺。
- 淡泊供需不在求:强调了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的追求。
- 好与高阳结吟社:渴望与友人一起创立吟社。
- 况无名迹达珠旒:表达了对荣华富贵的无所谓。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自己的境况与古人的愁苦相提并论,增添了诗的深度。
- 对仗:如“红叶寺多诗景致,白衣人尽酒交游”,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展现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象征旅途与奔波,代表诗人心中的不安。
- 红叶:象征秋天的美丽,代表岁月的流逝。
- 白衣人:象征高洁的友人,代表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哪个季节写下这首诗?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
诗中提到的“张衡”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A. 汉
B. 唐
C. 宋
D. 元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追求名利
B. 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思考
C. 描绘自然风光
D. 感慨时光流逝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忧国忧民的情感,但更为沉重,与高骈的淡泊形成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但李白的情感更为奔放,而高骈则显得内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