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帝舜南巡去不还,
二妃幽怨水云间。
当时珠泪垂多少,
直到如今竹尚斑。
白话文翻译:
帝舜南巡出发后便不再返回,
二位妃子在水边与云间幽怨叹息。
当时她们流下了多少珠泪,
直到如今竹林依然斑驳。
注释:
- 帝舜: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代表仁德的君主。
- 南巡:指帝舜南巡的旅程,传统上被认为是对南方的巡视或考察。
- 二妃:指帝舜的两位妃子,象征失去和悲伤。
- 幽怨:形容内心的怨恨与不满,通常与失去有关。
- 珠泪:比喻眼泪,形容悲伤的情感。
- 竹尚斑:竹子依然有斑点,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残留。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帝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他的南巡具有象征意义,代表了对民众的关心与施政的努力。而“二妃”则引出的是对君主离去后所留下的孤寂与伤感,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哀伤情绪。诗中提到的“珠泪”和“竹尚斑”,都是对时间流逝和情感久远的生动描绘,反映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失去的哀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骈,字彬,号孟尝,唐代诗人,主要活跃于中唐时期。他的诗歌以豪放、气势磅礴著称,常常表达对历史和人物的追忆。高骈的作品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常常融入对人事的感慨,体现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湘妃庙·帝舜南巡去》是在历史和传说中对帝舜及其妃子的情感寄托,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与情感共鸣。诗中描绘的情景,既是对古代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是对人事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已逝的岁月和情感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帝舜的南巡为引子,抒发了对其妃子深沉的思念与哀怨。诗的开头“帝舜南巡去不还”直接点明了主题,帝舜的离去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接下来的“二妃幽怨水云间”,则通过二妃的情感,展现了她们对帝舜的深切怀念与无尽哀怨。
诗中“当时珠泪垂多少”用珠泪形象地表达了她们的悲伤,而“直到如今竹尚斑”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痛苦的持久。这种对比鲜明的意象,既展示了时间的无情,也映射出人情的脆弱与难以承受的孤独。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离别的痛苦,到怀念的伤感,再到对时间无情的感慨,使得整首诗情感丰富且层次分明,展现了高骈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与情感共鸣,表达了对失去爱情的无限惋惜与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帝舜南巡去不还”:帝舜的离去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失去,暗示了他与妃子之间的隔阂。
- “二妃幽怨水云间”:二妃在水边与云间发出幽怨之声,描绘了她们的孤独与失落。
- “当时珠泪垂多少”:借珠泪表达二妃的悲切情感,象征着对过往的追忆。
- “直到如今竹尚斑”:竹子的斑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残留,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眼泪比作珠泪,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悲伤的情感。
- 对仗:诗中“南巡去不还”、“珠泪垂多少”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竹子赋予感情,表达时间的无情与对记忆的执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帝舜的南巡与二妃的悲怨,反映了对爱情与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世间情感的脆弱与无常。诗人以此抒发对历史人物的共鸣,唤起读者对逝去岁月的反思和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帝舜:仁德的象征,代表君主对百姓的关爱。
- 二妃:象征爱情的美好与失去,反映女性的柔情与悲伤。
- 珠泪:悲伤的化身,展现情感的深沉。
- 竹尚斑: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残存,象征着过去的痕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湘妃庙·帝舜南巡去》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高骈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二妃”指的是: A. 帝舜的两个妃子
B. 传说中的两位仙女
C. 对应的两颗星星
D. 诗人的两个朋友 -
“珠泪”在诗中象征: A. 美好的回忆
B. 悲伤的情感
C. 时间的流逝
D. 幸福的生活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同样体现了对历史与爱的追忆。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湘妃庙》:两者都表达了对失去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怀念,而《湘妃庙》则通过历史人物的离去展示了爱情的无常与悲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高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