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其一 春来》

时间: 2025-04-29 04:10:35

不道春来偏困我。

多少韶华,都向愁中过。

窗外繁红娇欲堕。

枕前幽梦云难锁。

雨泣孤灯人未卧。

锦被寒生,实鼎焙馀火。

把酒破愁愁不破。

今宵毕竟如何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其一 春来
作者: 佟世南 〔清代〕

不道春来偏困我。
多少韶华,都向愁中过。
窗外繁红娇欲堕。
枕前幽梦云难锁。
雨泣孤灯人未卧。
锦被寒生,实鼎焙馀火。
把酒破愁愁不破。
今宵毕竟如何妥。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了,我却感到无比困扰。
多少美好的时光,都在愁苦中度过。
窗外的花儿娇艳欲坠。
梦中的幽静无法锁住我的思绪。
雨打孤灯,我还未入睡。
锦被下的寒意,仿佛是鼎中剩下的余火。
我拿酒来驱散愁苦,但愁苦却依旧难以消解。
今夜的我,又该如何妥善应对呢?

注释:

  • 韶华:指美好的时光。
  • 繁红:形容花朵盛开、色彩艳丽。
  • 幽梦:指内心的梦境或幻想。
  • 雨泣:形容雨声如泣,传达孤寂的情绪。
  • 锦被:用锦缎做的被子,象征奢华与温暖。
  • 实鼎焙余火:指火锅中的余火,寓意情感的余温与未尽的思念。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整体上表达了春天来临时,作者却因愁苦而感到困扰的情感,体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无奈和对情感的纠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佟世南,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风格细腻。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诗人却感到困扰,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愁苦。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 其一 春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个人情感的沉重之间的对比。开头一句“不道春来偏困我”,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感受,春天的到来本应带来生机与希望,但诗人却被愁苦所困,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深思。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窗外盛开的花朵与诗人内心的孤独,营造出一种极具视觉与感官冲击的景象。尤其是“雨泣孤灯人未卧”,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最后一句“今宵毕竟如何妥”更是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助与迷茫。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愁苦,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道春来偏困我”:春天到来,反而让我感到困扰。
    • “多少韶华,都向愁中过”:多少美好的时光都在愁苦中度过。
    • “窗外繁红娇欲堕”:窗外的花儿娇艳欲坠,象征着生命的美好。
    • “枕前幽梦云难锁”:梦境中的美好无法锁住我的思绪与愁苦。
    • “雨泣孤灯人未卧”:雨声如泣,孤灯下我辗转难眠。
    • “锦被寒生,实鼎焙馀火”:锦被下的寒意如余火般未灭,传递出情感的余温。
    • “把酒破愁愁不破”:饮酒试图驱散愁苦,但愁苦依旧未消。
    • “今宵毕竟如何妥”:今夜的我,终究该如何应对呢?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雨泣”形象地传达了孤独的情感。
    • 拟人:窗外的花朵似乎有情感,娇嫩欲堕。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内心愁苦的矛盾,体现了人在美好时光中难以逃避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但在诗中却成了愁苦的背景。
  • :代表美好与青春,但也暗示着短暂与易逝。
  • 孤灯:象征孤独与思考,伴随诗人的夜晚。
  • :象征着逃避与短暂的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春来偏困我”,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困扰
    • C. 期待
    • D. 平静
  2. “窗外繁红娇欲堕”中的“繁红”指的是什么?

    • A. 夕阳
    • B. 鲜花
    • C. 红色的衣服
    • D. 火焰

答案

  1. B. 困扰
  2. B. 鲜花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诗词对比
    比较佟世南的《蝶恋花 其一 春来》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词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但佟世南更侧重于愁苦的情感,而李清照则在愁苦中透出一丝对未来的希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华诗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