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濯锦江头春欲暮》

时间: 2025-02-04 18:13:27

濯锦江头春欲暮。

枝上繁红,着意留春住。

只恐东君嫌面素。

新妆剩把胭脂傅。

晓梦惊寒初过雨。

寂寞珠帘,问有馀花否。

怅望草堂无一语。

丹青传得凝情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濯锦江头春欲暮
作者: 王采 〔宋代〕

濯锦江头春欲暮。
枝上繁红,着意留春住。
只恐东君嫌面素。
新妆剩把胭脂傅。

晓梦惊寒初过雨。
寂寞珠帘,问有馀花否。
怅望草堂无一语。
丹青传得凝情处。


白话文翻译:

在濯锦江头,春天将要结束。
树枝上繁盛的红花,仿佛是想要留住春天。
只怕春天的神明会嫌弃我面容苍白。
于是我只好再用胭脂为自己添妆。

清晨的梦中,惊醒时感到寒意,刚刚经历过雨水。
寂寞的珠帘下,我在问还有没有剩余的花。
怅然望着草堂,却无话可说。
笔墨丹青传达的,正是那凝聚的情感所在。


注释:

  • 濯锦江:指的是江边,可能这里特指某个地方的名称。
  • 东君:春天的神明,东风的象征。
  • 胭脂:一种化妆品,用以装饰面容。
  • 珠帘:用珠子做的帘子,象征着奢华与孤独。
  • 丹青:指绘画,尤其是指用丹红与青色颜料绘制的画作。

典故解析:

“东君”源于古代对春天的拟人化称呼,常用于诗词中描绘春天的景象或情感。此外,诗中提到的“珠帘”与“草堂”则常用于表达诗人的孤独与思念,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采,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内心情感与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或许身处江边,感受到春去夏来的无奈与寂寞,借花草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蝶恋花·濯锦江头春欲暮》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词作,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留恋和对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忧虑。词中描绘了春天的繁华与美丽,尤其是“枝上繁红”的景象,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随着春天的渐行渐远,作者内心的惆怅与孤寂也愈发明显。从“只恐东君嫌面素”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

“晓梦惊寒初过雨”一句,不仅描写了清晨的气候变化,也隐喻了作者内心的波动与不安。清晨的寒意与细雨交织,仿佛是对春天的告别。而“寂寞珠帘,问有馀花否”则传达出一种孤独感,诗人在静谧中对春天的追忆,似乎在询问是否还有可以留恋的美好。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繁盛与即将失去的情感,表现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濯锦江头春欲暮”:春天将要结束,江边的景色显得格外迷人。
  2. “枝上繁红,着意留春住”:树枝上盛开的红花,似乎在拼命留住春天的足迹。
  3. “只恐东君嫌面素”:担心春天的神明对自己的素颜不满。
  4. “新妆剩把胭脂傅”:因此只好再用胭脂来装扮自己,渴望留住春天的美好。
  5. “晓梦惊寒初过雨”:清晨的梦被寒意打断,刚刚经历了春雨的洗礼。
  6. “寂寞珠帘,问有馀花否”:在寂静的珠帘下,问还有没有剩余的花朵。
  7. “怅望草堂无一语”:对着草堂发呆,却无言以对。
  8. “丹青传得凝情处”:将凝聚的情感通过画笔传达出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拟人化为“东君”,赋予其人性。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之更具生命力。
  • 对仗:例如“枝上繁红,着意留春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未来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红花:代表美丽与青春。
  • 珠帘:象征着孤独与奢华。
  • 草堂:代表归宿与宁静,但又显得寂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东君”指的是哪个季节的神明?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2. 填空题:诗中用“新妆剩把胭脂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__

  3. 判断题:诗中“晓梦惊寒初过雨”表达了诗人对春季的留恋。 (对/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采诗词研究》

答案:

  1. C. 春天
  2. 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