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连岭去天知几尺》
时间: 2025-02-04 15:29: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连岭去天知几尺
作者: 王国维
连岭去天知几尺,岭上秦关,关上元时阕。
谁信京华尘里容,独来绝塞看明月。
如此高寒真欲绝,眼底千山,一半溶溶白。
小立西风吹素帧,人间几度生华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高山连绵的景象,令人感叹其高度。山上有古老的秦关,关上曾经的元代词曲让人怀念。谁能相信在京城的尘世中,依然有如此宁静的月光,我独自来到这偏远的地方欣赏明月。如此高寒的地方,令人几乎想要绝望,眼前的千山,映衬着一片皑皑白雪。微风轻拂,我站在这里,已几度白发苍苍。
注释:
- 连岭:指连绵的山岭。
- 秦关:历史上著名的关口,位于陕西,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线。
- 元时阕:指元代的词曲,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 京华:指的是京城,即北京,象征繁华喧嚣。
- 绝塞:指偏远的地方,通常指边境地区。
- 溶溶白:形容雪或月光的柔和和明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和哲学家。他的诗词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思想,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王国维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及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在高山之巅独自面对自然与时间流逝的沉重感受。
诗歌鉴赏:
王国维的《蝶恋花·连岭去天知几尺》是一首典雅而又蕴含深刻哲理的词作。他通过描绘高山、月光和西风,展现了作者的孤独与对人生的感慨。“连岭去天知几尺”一句,瞬间将读者带入高耸入云的山脉,象征着人生的高度与追求,而“京华尘里容”则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城市的喧嚣与浮华。整首词中,月光成为一个重要的意象,既是自然的美丽展现,也是内心宁静的寄托。
在情感的表达上,王国维运用了高寒与白雪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孤独与绝望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时光荏苒带来的无奈与伤感。最后一两句,结合“人间几度生华发”,更是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无常,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连岭去天知几尺:描绘了连绵不绝的山岭,直达天空,营造出一种高远的空间感。
- 岭上秦关,关上元时阕: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出对往昔的怀念。
- 谁信京华尘里容:反问中表现出对城市繁华的质疑与讽刺。
- 独来绝塞看明月:暗示诗人对宁静与美好事物的追求。
- 如此高寒真欲绝:感叹高山的冷峻,传达出孤独的情感。
- 眼底千山,一半溶溶白:描绘千山白雪的壮丽景象,象征着自然的纯净。
- 小立西风吹素帧:表现出在自然中独自静立的状态,内心的宁静。
- 人间几度生华发:感慨人生短暂,岁月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岭比作高耸入天的象征,体现追求与理想。
- 对仗:如“京华尘里容”与“绝塞看明月”,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人文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自然为背景,结合个人的感受,表达了对人生、岁月与历史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深邃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连岭:象征人生的高远追求。
- 明月:代表宁静与美好,致使诗人心灵的寄托。
- 白雪:象征纯洁与冷酷,反映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连岭去天知几尺”中的“连岭”指的是什么?
- A. 远方的河流
- B. 连绵的山岭
- C. 繁华的城市
-
诗中提到的“绝塞”是指哪个地方?
- A. 城市
- B. 偏远的地方
- C. 热闹的市场
-
诗人感叹“人间几度生华发”是想表达什么?
- A. 生命的短暂
- B. 对未来的憧憬
- C.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王国维的高远与辛弃疾的豪情形成对比,王国维在高山之巅的孤独感与辛弃疾在灯火阑珊处的热烈构成鲜明对照。两者都在不同的境遇中对人生和情感进行深刻的思考与表达。
参考资料:
- 《王国维诗词全集》
- 《中国现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