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灵隐老》
时间: 2025-01-11 09:03: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灵隐老
作者: 曹勋 〔宋代〕
一笑相逢语上方,
水云踪迹觉清凉。
未论方丈葛藤话,
且喜斋厨蔬笋香。
闲拄瘦筇随意立,
却愁款段入城忙。
宿山更作他时约,
枕簟茶瓜冷不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灵隐寺老人的相遇与交流,描绘了一个清凉宁静的环境。诗人和老人相视而笑,愉快地交谈,感受到水天相接的清凉气息。尽管未曾谈论方丈的事情,但厨房里蔬菜和笋的香气让人愉悦。诗人随意地倚着瘦弱的拐杖,享受这份闲适,却又因要进城而感到忧虑。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来山中相聚,枕着凉席,享用茶和瓜,生活的简单而快乐。
注释:
- 相逢:相遇、见面。
- 水云踪迹:水面与云影的映照,指清凉的自然景象。
- 方丈:寺院的住持,或指寺院本身。
- 斋厨:指寺院的厨房,主要做素食。
- 蔬笋香:蔬菜和竹笋的香气。
- 闲拄:随意地倚靠。
- 瘦筇:指细长的拐杖。
- 款段:指行走的步伐,可能语境中指进城的忙碌。
- 宿山:指在山中过夜。
- 枕簟:凉席,指睡觉时用的凉爽的席子。
- 茶瓜:茶和瓜,简单的食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善于用诗歌表达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其作品常带有浓厚的山水意象,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游历灵隐寺时,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追求。灵隐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诗人可能在此与友人或隐士交流,表达了对清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赠灵隐老》是一首充满闲适与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捕捉了与灵隐寺老人相遇的瞬间,通过“笑”字传达出愉悦的心情。首联“一笑相逢语上方”不仅描绘了相遇的场景,也隐含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和谐。
接下来的景象描写“水云踪迹觉清凉”,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而宁静的环境中,水面与云影的交融,似乎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中提到的“未论方丈葛藤话”,让人联想到佛教的修行与清净,诗人虽然没有谈论这些高深的话题,却通过“斋厨蔬笋香”展现了简单生活的美好,显示出他对自然与生活细节的珍视。
“闲拄瘦筇随意立,却愁款段入城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在享受自然闲适时,却又不得不面对繁忙的城市生活,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最后两句提到“宿山更作他时约”,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期待,诗人在此时此刻的宁静中,展现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际关系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笑相逢语上方:相遇时的笑声与交谈,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 水云踪迹觉清凉:描绘了自然景象,水面与云影的凉意,体现出宁静的环境。
- 未论方丈葛藤话:虽然没有谈论寺院的事情,但这恰恰显示出生活的简单。
- 且喜斋厨蔬笋香:表达对寺院生活的喜爱,特别是素食的香气。
- 闲拄瘦筇随意立:诗人随意倚靠,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
- 却愁款段入城忙:尽管享受当下,却因将要回城而感到忧虑。
- 宿山更作他时约:希望将来还能再来此地相聚,表达出对友谊的期待。
- 枕簟茶瓜冷不妨:简单的生活方式,强调宁静与清凉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水云踪迹比喻自然的清凉。
- 对仗:如“闲拄瘦筇随意立”与“却愁款段入城忙”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感受,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简单、清新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惜,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闲适生活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云:象征自然的清凉、宁静。
- 蔬笋:代表简单的生活,朴素的饮食。
- 瘦筇:象征闲适与自然的生活状态。
- 茶瓜:体现生活的简单与愉悦。
这些意象不仅富有视觉和嗅觉的体验,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水云踪迹”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繁忙的城市生活
- B. 自然的清凉宁静
- C. 复杂的人际关系
-
“闲拄瘦筇随意立”中“瘦筇”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乐器
- C. 一根拐杖
-
诗人希望将来能再次相聚,这种情感体现了什么?
- A. 对事业的追求
- B. 对友谊的珍惜
- C. 对财富的向往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 王维
- 《题临安邱司徒宅》 - 林升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山中杂诗》:同样描绘自然与闲适,而王维的诗更多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哲思。
- 《题临安邱司徒宅》:表达对山水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更侧重于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宋诗的比较研究》
以上信息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赠灵隐老》这首诗的深意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