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苗先麓寒镫订韵图》
时间: 2025-01-11 05:04:01
大雅久沦歇,正音委榛芜。
永明肇四声,稍变周汉模。
开皇集八士,牙旷相饰揄。
夜半画刚纪,韵学兹权舆。
承袭一千载,灌莽成康衢。
韩公颇好古,枉啜六经腴。
放者骋游骑,敛者如辕驹。
进退失所恃,不得返皇初。
有宋盛文藻,才老信狂夫。
陈生兴晚明,秉烛照幽墟。
胜广驱除毕,沛下风云趋。
圣清造元音,昆山一鸿儒。
中天悬日月,堂堂烛五书。
上追召陵叟,千载若合符。
斯文有正轨,来者何于于。
江戴扬其波,段孔入其郛。
苗髯最晚出,汇为众说都。
精思屈鬼膝,高论揖唐虞。
鬻熊皎入梦,新火耀天枢。
神光不可熄,长夜一镫孤。
风雪交四壁,焚膏校残书。
人谓髯何惫,髯谓吾自误。
自我与髯友,大海礼间鸥。
时洗筝笛耳,一听秦青讴。
物外有真知,肝鬲助歌歈。
爱髯不忍别,作诗写区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苗先麓寒镫订韵图
作者: 曾国藩
大雅久沦歇,正音委榛芜。
永明肇四声,稍变周汉模。
开皇集八士,牙旷相饰揄。
夜半画刚纪,韵学兹权舆。
承袭一千载,灌莽成康衢。
韩公颇好古,枉啜六经腴。
放者骋游骑,敛者如辕驹。
进退失所恃,不得返皇初。
有宋盛文藻,才老信狂夫。
陈生兴晚明,秉烛照幽墟。
胜广驱除毕,沛下风云趋。
圣清造元音,昆山一鸿儒。
中天悬日月,堂堂烛五书。
上追召陵叟,千载若合符。
斯文有正轨,来者何于于。
江戴扬其波,段孔入其郛。
苗髯最晚出,汇为众说都。
精思屈鬼膝,高论揖唐虞。
鬻熊皎入梦,新火耀天枢。
神光不可熄,长夜一镫孤。
风雪交四壁,焚膏校残书。
人谓髯何惫,髯谓吾自误。
自我与髯友,大海礼间鸥。
时洗筝笛耳,一听秦青讴。
物外有真知,肝鬲助歌歈。
爱髯不忍别,作诗写区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中华古典文化的思考与怀念。诗人指出,古典文学的辉煌已经消逝,正音的标准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混淆。尽管有一些学者致力于复兴古音古韵,但文化的传承却显得困难重重。诗中提到,历史上有宋代的文采和晚明的陈生都曾有过辉煌,而如今的境遇却令人感叹。诗人借用历史人物与事件,提醒后人要珍视文化的正统与传承。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在文化追求中的孤独与坚持,虽然外界环境艰难如风雪交加,但仍然在努力焚膏继晷校对残书,寻求真知。
注释:
- 大雅:指高雅的文辞。
- 正音:指规范的发音。
- 永明:指南朝的永明年间,提及其对声韵的贡献。
- 开皇:指隋朝的开皇年间,提到当时的文人。
- 康衢:指繁华的道路,象征文化的繁荣。
- 韩公:指韩愈,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崇尚古文。
- 髯:指胡须,代指诗人自己。
- 肝鬲:古代的乐器,寓意音乐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人。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曾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致力于洋务运动,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末,正值中国社会剧变之时,曾国藩身处于历史的转折点,感受到古典文化的衰落与现代思想的冲击,因此写下此诗以表心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化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曾国藩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对传统的珍视。全诗结构严谨,音韵和谐,运用了大量的典故与历史人物,使得内容丰富而有深度。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古典文化的怀念,还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深刻思考。
在诗中,曾国藩以“夜半画刚纪”描绘出一种夜深人静时对文化的沉思,体现了他对古典文学的执着追求。尽管外界环境如风雪交加,诗人仍在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焚膏继晷,力求在文化的长河中找到真正的光芒。
此外,诗中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如韩愈、陈生等,既是对前贤的致敬,也反映出诗人对当代文人的期待与失落。通过这些对比,曾国藩不仅在寻找文化的根基,也在探讨自我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表现出一份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雅久沦歇:古典文化(大雅)久已衰落。
- 正音委榛芜:规范的发音被淹没在杂乱中。
- 永明肇四声:南朝永明时期开始的声韵体系。
- 稍变周汉模:与周汉时期的古音稍有不同。
- 开皇集八士:隋开皇年间的八位文人。
- 牙旷相饰揄:他们的才华与品德相互辉映。
- 夜半画刚纪:在深夜静思,记录文化的变迁。
- 韵学兹权舆:韵律学在此时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对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化比作光芒,通过“神光不可熄”来传递文化的永恒。
- 对仗:如“进退失所恃,不得返皇初”,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古典文化的感慨,表达了曾国藩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并在时代变迁中寻求文化的根基和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镫:象征孤独的追求与思考。
- 风雪:代表外界环境的严酷与不易。
- 大海:象征广阔的文化背景与包容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曾国藩在诗中提到的“韩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韩愈
- B. 韩信
- C. 韩非
- D. 韩琦
-
诗中“夜半画刚纪”意指什么?
- A. 记录历史
- B. 书写诗篇
- C. 思考文化
- D. 学习古音
-
诗中提到的“长夜一镫孤”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与坚持
- B. 欢快乐观
- C. 失落与悲伤
- D. 忧虑与不安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曾国藩与杜甫的诗作都在不同历史背景中表达了对文化、历史的思考,但曾国藩的风格更为沉郁,杜甫则更多表达了个人的苦闷与社会的动荡。
参考资料:
- 《曾国藩诗文集》
- 《清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