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其八》
时间: 2025-02-04 15:32: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锦鳞六六瑶函寄。
留取三分二。
直须看到楝花开。
分付花神十二要重来。
春光九十娇无那。
分配难停妥。
去年百二十韶华。
恰好东风五日一催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诗人用“锦鳞”和“瑶函”来寄托对春天的期待。期待留住三分的美好,渴望亲眼看到楝花的盛开,恳请花神在十二个时辰中再来一趟。春天的光景如此娇媚,却又难以停留。去年的百二十天韶华,正好被东风催促着花儿开放。
注释
- 锦鳞:指美丽的鱼鳞,象征华美、富贵。
- 瑶函:指珍宝的箱子,暗指美好的事物。
- 楝花:指楝树的花,象征春天的美景。
- 花神:古代传说中的花神,负责春天花开。
- 春光:春天的光景。
- 韶华:指美好的年华,代表青春时光。
- 东风:春天的风,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有着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百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正是花开之时,诗人借花影抒发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反映出他对春天的热爱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歌鉴赏
《虞美人 其八》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美好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天的渴望。开篇提到“锦鳞六六瑶函寄”,用华丽的意象引出对春天美景的寄托,同时也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楝花盛开的期盼,并恳请花神再次降临,显示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渴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尤其是“春光九十娇无那,分配难停妥”一句,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无奈。诗人以“去年百二十韶华”的反思,进一步深化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恰好东风五日一催花”,则用自然界的变化来映衬人心的感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的向往,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渴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锦鳞六六瑶函寄:用华美的鱼鳞和珍宝的箱子象征美好事物,寄托对春天的期待。
- 留取三分二:希望能留下三分的美好,表达了珍惜之情。
- 直须看到楝花开:渴望亲眼目睹楝花的开放,体现对自然美的向往。
- 分付花神十二要重来:恳请花神再来一次,显示对美好时光的期盼。
- 春光九十娇无那:春天的光景如此娇美,却难以停留,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分配难停妥:春光无法长久分配,象征美好的事物短暂。
- 去年百二十韶华:回忆去年的美好时光,增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恰好东风五日一催花:以东风催花来比喻时光的流逝,展现出自然与情感的交织。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锦鳞”和“瑶函”比喻美好的事物。
- 拟人:花神被赋予了人性,表现出对自然的渴望与敬畏。
- 对仗:全诗的句式结构较为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青春年华的怀念与无奈,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锦鳞:象征华丽与美好,暗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 瑶函:代表珍贵的事物,强调对美好的珍视。
- 楝花:象征春天的美丽,寄托对自然的向往。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暗示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锦鳞”象征什么?
- A. 努力
- B. 美好
- C. 忧伤
-
诗人希望花神在什么时间重来?
- A. 十二个时辰
- B. 一年
- C. 一个月
-
“春光九十娇无那”的意思是?
- A. 春光美丽
- B. 春光难以停留
- C. 春光不再
答案
- B. 美好
- A. 十二个时辰
- B. 春光难以停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时光与自然的思考,但更多的是对家乡的思念。
- 杜甫《春望》:在春天的美丽与国家动荡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带有更深的社会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