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礼闱后张孝达制军与潘文勤公大公名士于龙树院治觞选客手札七通夏闰枝编修装册徵题 其三》

时间: 2025-01-26 00:22:38

材用由来为世储,诸贤遭际定何如。

可怜憔悴风尘底,付与荆州数鲫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材用由来为世储,诸贤遭际定何如。可怜憔悴风尘底,付与荆州数鲫鱼。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人才都是为社会储备的,各位贤士的遭遇究竟如何呢?可惜他们在风尘中憔悴不堪,最终只能像荆州河中的鲫鱼一样被数计。

注释

  • 材用:指人才。
  • 由来:自古以来。
  • 为世储:为社会储备。
  • 诸贤:各位贤士。
  • 遭际:遭遇。
  • 定何如:究竟如何。
  • 可怜:可惜。
  • 憔悴:形容人因困苦而面容瘦削、精神不振。
  • 风尘底:指在世俗的纷扰中。
  • 付与:交给,这里指被对待。
  • 荆州数鲫鱼:比喻被轻视或不被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鹏运(1849-1904),字幼霞,号半塘,晚号鹜翁,清代词人。他的词作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多抒发个人感慨和对时世的忧虑。这首诗是他在辛未年(1871年)参加礼部考试后,与张之洞、潘祖荫等名士在龙树院聚会时所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普遍遭遇和不满。在清代,科举考试是士人晋升的主要途径,但考试制度的不公和官场的腐败使得许多有才能的士人难以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待遇。诗中的“材用由来为世储”表达了士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而“诸贤遭际定何如”则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士人的才能与他们的实际遭遇,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批判。首句“材用由来为世储”肯定了士人的才能和价值,认为他们是社会的宝贵财富。然而,接下来的“诸贤遭际定何如”却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这些有才能的士人在现实中的遭遇究竟如何?诗的最后两句“可怜憔悴风尘底,付与荆州数鲫鱼”用生动的比喻揭示了士人在世俗纷扰中的无奈和被轻视的境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材用由来为世储:这句诗肯定了士人的才能和价值,认为他们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2. 诸贤遭际定何如:这句诗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这些有才能的士人在现实中的遭遇究竟如何?
  3. 可怜憔悴风尘底:这句诗用“憔悴”形容士人在世俗纷扰中的无奈和困苦。
  4. 付与荆州数鲫鱼:这句诗用“荆州数鲫鱼”的比喻揭示了士人在现实中的被轻视和不被重视的境遇。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使用了“荆州数鲫鱼”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士人在现实中的被轻视和不被重视的境遇。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士人的才能与他们的实际遭遇,突出了社会的不公和士人的无奈。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士人遭遇的同情。通过对比士人的才能与他们的实际遭遇,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士人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普遍心态。

意象分析

  • 憔悴:形容士人在世俗纷扰中的无奈和困苦。
  • 荆州数鲫鱼:比喻士人在现实中的被轻视和不被重视的境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材用”指的是什么? A. 木材 B. 人才 C. 材料 D. 财富

  2. 诗中的“荆州数鲫鱼”比喻什么? A. 丰富的鱼类资源 B. 士人的才能 C. 士人的被轻视 D. 士人的遭遇

  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赞美士人的才能 B. 批判社会不公 C. 描述士人的生活 D. 赞美士人的遭遇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鹏运的其他词作,如《鹜翁词》等,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词风和创作特点。
  • 其他清代词人的作品,如纳兰性德的《饮水词》,可以对比不同词人的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 与王鹏运同时代的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相比,王鹏运的词作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感慨,而纳兰性德的词作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词选》
  • 《王鹏运词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