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纶褒晋锡卷赋者甚盛刘紫岩学士序之要予同作》

时间: 2025-01-11 16:00:41

文武声名简帝衷,玺书频岁策戎功。

不留片垒风尘际,尽屈群猷指掌中。

壮士偃戈眠细柳,词人操翰拟彤弓。

南征别有殊恩在,早晚銮舆入汉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文武声名简帝衷,
玺书频岁策戎功。
不留片垒风尘际,
尽屈群猷指掌中。
壮士偃戈眠细柳,
词人操翰拟彤弓。
南征别有殊恩在,
早晚銮舆入汉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文武双全的帝王简帝的声名,频繁有玺书传来,表彰他在军事上的功绩。没有留下片刻的空隙,尽管风尘仆仆,但他却能将众多英雄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壮士们在细柳下安眠,诗人们则在构思华丽的辞章。南征之地另有殊荣等待,早晚他将乘着华丽的车舆进入汉宫。

注释:

  • 简帝:指汉朝的简帝,生前名为刘承祐,位于历史上重要的统治者。
  • 玺书:指皇帝的命令书,带有皇帝的印章,具有权威性。
  • 片垒:指军事防线、阵地。
  • 风尘际:指经历风尘的环境,暗指征战的艰辛与不易。
  • 操翰:指持笔写作。
  • 彤弓:可能是比喻华丽的文采或文人志向。
  • 銮舆:指皇帝的车舆,象征权力与尊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清,明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风格多样。他的诗作常反映出对历史的关注以及对时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局势动荡,诗人借古抒怀,感叹文武双全的帝王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与影响,表现出对英雄人物的向往与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帝的声名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仰与追思。诗的开头以“文武声名”引入,表明简帝不仅在文治上有成就,更在武功上卓越,显示出其全面的统治才能。接着提到“玺书频岁”,强调了他在位期间频繁的军事成就与朝廷的认可,诗人对此表达了赞赏之情。

“不留片垒风尘际,尽屈群猷指掌中”句中,诗人描绘出简帝在战场上的决策能力与果敢,仿佛众多英雄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展现了权力的集中与强大。而“壮士偃戈眠细柳”则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宁静,壮士安眠于柳下,暗示着战后和平的美好景象。词人“操翰拟彤弓”,则表现出文人的抱负与追求,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南征别有殊恩在,早晚銮舆入汉宫”则点明了诗的最终归宿,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暗示简帝将会因其南征的功绩而受到更大的荣誉。这种历史的回顾与未来的展望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激昂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文武声名简帝衷:简帝的文治与武功声名显赫。
  2. 玺书频岁策戎功:皇帝的命令书频繁颁发,表彰其在军事上的成就。
  3. 不留片垒风尘际:没有留下任何空隙,象征着征战的艰苦。
  4. 尽屈群猷指掌中:将众多英雄人物尽在掌握之中,展现了其统治能力。
  5. 壮士偃戈眠细柳:战士们在细柳下安然入睡,象征着和平的到来。
  6. 词人操翰拟彤弓:文人们在构思美丽的辞章,表达了对文采的追求。
  7. 南征别有殊恩在:南征之地另有荣誉等待。
  8. 早晚銮舆入汉宫:终将乘坐华丽的车舆进入汉宫,象征着光荣与权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文武声名”与“玺书频岁”。
  • 比喻:将文人创作比作“操翰拟彤弓”,表现出其诗意与抱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与对未来荣耀的期待,展现了对文治与武功的双重赞美,体现了对国家兴盛与和平安宁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文武:象征文治与武功的结合。
  2. 玺书:权威与荣耀的象征。
  3. 细柳:和平与安宁的象征。
  4. 彤弓:文人的理想与追求象征。
  5. 銮舆: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简帝的声名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A. 仅在文治上
    B. 仅在武功上
    C. 文武双全
    D. 无声无息

  2. 诗中的“壮士偃戈眠细柳”暗示了什么? A. 战争还在继续
    B. 和平的到来
    C. 壮士的疲惫
    D. 战争的胜利

  3. “南征别有殊恩在”中的“殊恩”指的是什么? A. 未来的荣誉
    B. 过去的荣耀
    C. 个人的恩惠
    D. 外国的赞美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亦表现了历史与个人的思考。
  • 《夜泊牛津》:李白的作品,展示了英雄人物的孤独与追求。

诗词对比

  • 顾清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有相似之处,都是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对未来光辉的期待。前者着重于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后者则更强调享受当下与豪情壮志,两者的情感基调虽有所不同,但都蕴含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