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胡仲厚先生画》

时间: 2025-01-11 15:59:50

楼阁重重最上头,石桥有路接蓬洲。

多才欲着兴公赋,适意须招太傅游。

棘屋半藏岩日晓,松关深锁涧云秋。

郭熙自得忘言趣,挂壁争看醉墨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胡仲厚先生画
郑真 〔明代〕

楼阁重重最上头,
石桥有路接蓬洲。
多才欲着兴公赋,
适意须招太傅游。
棘屋半藏岩日晓,
松关深锁涧云秋。
郭熙自得忘言趣,
挂壁争看醉墨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楼阁层叠的美丽场景,石桥通往蓬莱仙岛。诗人有心创作一首赋,恰好想邀请太傅来游玩。棘屋隐约藏着岩石的晨曦,松林深处关上了秋日的云雾。郭熙的画作令人沉醉,挂在墙壁上,墨迹流淌,令人争相观赏。

注释:

  • 重重:多层叠的样子。
  • 蓬洲:传说中的仙岛。
  • 兴公赋:指的是对兴公的赋诗,兴公为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 太傅:古代对高级官员的称号。
  • 棘屋:以棘刺为屋,形容简陋的居所。
  • 郭熙:北宋著名山水画家,以其作品的意境而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真,明代诗人,字子真,号清韵,著有诗文,崇尚自然,作品多表现山水之美和人文情怀。郑真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与友人游玩时作诗,表现出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写了郑真对胡仲厚先生画作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美好自然和艺术的追求,表达了渴望与友人共同欣赏艺术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与艺术的结合,展示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开篇的“楼阁重重最上头”,勾勒出一幅层叠的建筑美景,营造出一种高远的意境。接着,诗人提到“石桥有路接蓬洲”,将现实与神话相结合,表现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中间几句则表现了诗人内心渴望创作和交流的情感。“多才欲着兴公赋”,显示了诗人对文才的自信与追求,而“适意须招太傅游”则是对友人相邀的期待,增添了人情味。后四句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艺术作品,展现出诗人对艺术的推崇,特别是对郭熙的赞美,显得更加生动。

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郑真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热爱,体现出明代文人对山水画的崇敬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楼阁重重最上头:描绘高耸的楼阁,层次分明,营造出高远的气氛。
  2. 石桥有路接蓬洲:桥通向理想的蓬莱之地,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多才欲着兴公赋:表达诗人渴望创作的意愿,兴公赋是对兴公的赞美。
  4. 适意须招太傅游:想要邀请太傅游玩,显示友情的温暖。
  5. 棘屋半藏岩日晓:描绘早晨的宁静与自然的美。
  6. 松关深锁涧云秋:松树林深锁着秋日的云雾,渲染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7. 郭熙自得忘言趣:提到郭熙,表现其作品的深邃与迷人。
  8. 挂壁争看醉墨流:描绘人们争相欣赏画作,表现艺术的魅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蓬洲”比喻理想境界。
  • 对仗:如“楼阁重重”与“石桥有路”对称。
  • 拟人:如“松关深锁”,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美好自然和艺术的赞美,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文人对高尚情操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楼阁:象征高雅与文化气息。
  • 石桥:象征通往理想与美好的路径。
  • 棘屋:象征简朴与自然。
  • 郭熙:象征卓越的艺术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蓬洲”指的是什么? A. 现实中的地方
    B. 传说中的仙岛
    C. 一座高山
    D. 诗人的家

  2. 郑真在诗中想邀请谁一起游玩? A. 兴公
    B. 太傅
    C. 郭熙
    D. 朋友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李白
  • 《山中问答》 王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中问答》相比,郑真的诗更侧重于人与自然、艺术的结合,王维则是更深入地探讨自然的哲理与人心的和谐。两者都体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但表现手法与情感焦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画与文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