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

时间: 2025-01-23 19:16:38

一雨江光欲近城,数峰横翠海云平。

杨花含湿初飞岸,野草侵阑不辨名。

斜度春风双燕语,曲穿新绿一僧行。

不堪寥落关山意,三月江南啼乱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雨江光欲近城,
数峰横翠海云平。
杨花含湿初飞岸,
野草侵阑不辨名。
斜度春风双燕语,
曲穿新绿一僧行。
不堪寥落关山意,
三月江南啼乱莺。

白话文翻译:

一场雨后,江水映着渐近的城镇,
数座山峰呈现出苍翠,海面与云朵一片平坦。
杨花在湿润中初次飞舞于岸边,
野草蔓延到栏杆,已难以辨清其名。
春风轻柔,双燕在斜飞中低语,
一位僧人缓缓走过新绿的曲径。
不堪忍受这寥落的关山情怀,
三月的江南,莺鸟啼叫声纷乱。

注释:

  • 江光:江水的光影。
  • 欲近城:像是要靠近城镇的样子。
  • 杨花:杨树的花,春季飘飞。
  • 侵阑:蔓延到栏杆边缘。
  • 斜度春风:春风轻轻吹来,形成斜角。
  • 双燕语:两只燕子在低声交谈。
  • 不堪寥落:无法忍受的孤独与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华国,清代诗人,生活在江南地区,以诗词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蕴含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春末夏初之际,正值江南花草繁盛的季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故乡情怀的思考。

诗歌鉴赏:

《春暮》展现了清代诗人李华国对江南春末时景的细腻描写,诗中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透视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流逝时光的惋惜。开篇“一雨江光欲近城”,以雨后的江水映衬城镇,生动描绘出春雨过后的清新景象。接下来的“数峰横翠海云平”,更是将远山与云海融为一体,表现了春日的宁静与和谐。

诗中“杨花含湿初飞岸”与“野草侵阑不辨名”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细腻,诗人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温柔与生动。尤其是“斜度春风双燕语”,通过燕子低语,传达了春风的轻柔与温暖,而“曲穿新绿一僧行”则引入了人影,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结尾“不堪寥落关山意”则暗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春天的美好让人难以忘怀,但时间却在悄然流逝,生活中的孤独与烦恼随之而来。“三月江南啼乱莺”更是将春日的喧嚣与忧伤结合,令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波动与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一雨江光欲近城”:描绘雨后的江水,清澈明亮,仿佛要靠近城镇。
    • “数峰横翠海云平”:山峰的苍翠与平坦的云海形成对比,展现出江南的自然风光。
    • “杨花含湿初飞岸”:湿润的杨花随风飘舞,增添了春意。
    • “野草侵阑不辨名”:野草蔓延至栏杆边,生动展现春天的繁盛。
    • “斜度春风双燕语”:春风轻抚,燕子在空中嬉戏,增添了生活气息。
    • “曲穿新绿一僧行”:僧人步履轻盈,行走在新绿的道路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不堪寥落关山意”:诗人感受到孤独与对过往的惋惜。
    • “三月江南啼乱莺”:莺鸟的啼鸣映衬着春天的美丽与喧闹。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比作光影,增强了画面感。
    • 拟人:春风与燕子的交谈使自然具有人情味。
    • 对仗:如“数峰横翠,海云平”形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流逝的惋惜,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孤独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江水:象征流逝的时间和生命的变化。
  • 山峰:代表自然的稳定与永恒。
  • 杨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野草:代表生命的顽强与繁盛。
  • 燕子:象征春天的来临与生活的活力。
  • 僧人: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李华国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杨花”象征着什么?
    A. 秋天的凋零
    B. 春天的生机
    C. 冬天的寒冷

  3. “不堪寥落关山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惋惜
    C. 兴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感慨。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比较李华国与杜甫的春天描写,两者都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但李华国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杜甫则更多表达对家国的忧虑与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华国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