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丞相成国吕忠穆公退老堂 其二》
时间: 2025-01-11 06:13: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载明良不易逢,
退居谁不慕高风。
香留铁砚韦编上,
卷在金罍玉斝中。
鳌足共知曾立极,
龙韬犹欲倚平戎。
追锋只恐来相继,
行看东山起谢公。
白话文翻译
千年难得一位明贤之士,
退隐之后谁不向往他的高尚风范。
香气留存于铁砚和韦编的书卷之上,
书卷收藏在金罍和玉斝之中。
鳌足(海龟)知晓他曾经的辉煌,
龙韬(龙的智慧)仍然渴望依靠平戎(平定边疆)。
追随他的锋芒只怕接连不断,
让我们看看东山再起的谢公。
注释
- 千载:千年,形容时间久远。
- 明良:指品德高尚的人。
- 高风:高尚的风范。
- 香留铁砚:指书法或诗文留下的香气,铁砚和韦编象征书卷。
- 金罍玉斝:金制的酒器,玉制的酒器,象征着珍贵的藏书。
- 鳌足:传说中海中的神龟,代表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 龙韬:象征智慧和谋略。
- 平戎:平定边疆的事业。
- 东山:指东山再起的谢安,象征着复兴与再度崛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拟,字仲明,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文采和诗作而闻名。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和政治腐败,诗人通过对古代贤人的赞美,表达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及对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建炎丞相成国吕忠穆公退老堂 其二》是一首表现对古代明贤的敬仰与追思之作。开篇以“千载明良不易逢”引出对贤人的赞美,强调了明良之士的难得与珍贵。紧接着,诗人提到退隐后的高风,表示对这些贤德之士的钦佩与向往,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香留铁砚韦编上”不仅描绘了书卷的珍贵,还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延续。通过“金罍玉斝”进一步强调了高雅之士的作品应受到珍藏与尊重。后半部分的“鳌足共知曾立极,龙韬犹欲倚平戎”则表达了对那些曾经在历史上有着卓越成就的人的怀念,尤其是对他们在国家大事中的重要性的认可。
最后一句“行看东山起谢公”,以谢公为例,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暗示着即使在困境中,仍然期待有贤人能够复兴社会和国家的局面。整首诗情感深厚,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也渗透出对现实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历史感与现实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载明良不易逢:千年中难得遇到品德高尚的人。
- 退居谁不慕高风:退隐的人中,谁不向往高尚的风范?
- 香留铁砚韦编上:高雅的作品留存于铁砚与韦编的书卷之上。
- 卷在金罍玉斝中:书卷被珍藏在金制和玉制的器皿中。
- 鳌足共知曾立极:海龟都知晓他曾经的伟业。
- 龙韬犹欲倚平戎:龙的智慧依然渴望依靠平定边疆的事业。
- 追锋只恐来相继:追随他的光芒只怕接连不断。
- 行看东山起谢公:让我们期待东山再起的谢公。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香留铁砚”比喻文化与名作的珍贵。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谢公,增加诗的深度与厚重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历史贤人的崇敬与向往,讴歌了高尚的人格与理想,反映出诗人渴望贤士复兴国家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铁砚:象征文化与书法的传承。
- 韦编:指古籍,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
- 金罍玉斝:象征财富与文化的珍贵。
- 鳌足与龙韬:象征智慧与历史的辉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千载明良”是指什么?
- A. 明德之士
- B. 普通人
- C. 退隐者
- D. 战士
-
“行看东山起谢公”中的“谢公”指的是谁?
- A. 一位诗人
- B. 一位政治家
- C. 一位将领
- D. 一位商人
-
诗中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态度是:
- A. 满足
- B. 愤怒
- C. 渴望改变
- D. 无所谓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 王安石《登飞来峰》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洪拟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对理想人格的赞美,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个人情感的纠葛。两者均体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但角度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