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忆别,用漱玉词韵寄林风。》
时间: 2025-01-27 03:54: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花灺银釭,香萦宝篆,睡横金凤搔头。见一丝残月,冷侵琼钩。试问嫦娥知否,欲无愁有我难休。算筝柱,年华未到,几度春秋。今休。飞飏蝶梦,奈不识江南,烟水迷留。望碧天如镜,怕上层楼。记得那时分手,到此日泪尚盈眸。更何处,声声玉箫,谱出离愁。
白话文翻译:
在花灯下,银色的灯光映照,香气缭绕如宝篆,睡梦中金凤轻轻搔头。我看到一丝残月,冷冷地照射着琼钩。试问嫦娥是否知晓,我心中无愁却难以解脱。算一算时光,年华尚未到来,已经经历了多少个春秋。如今休息,梦中飞舞的蝴蝶,却不知江南的景色,烟水朦胧让我留恋。望着碧空如镜,却害怕登上高楼。记得那时分手的情景,如今泪水仍然盈眶。还有哪里,声声玉箫,谱写出离愁。
注释:
- 花灺:花灯,古代用来照明的灯具。
- 银釭:银色的灯光。
- 宝篆:指香气缭绕的象征。
- 金凤:象征美丽、华贵的鸟。
- 嫦娥:月宫女神,象征孤独。
- 琼钩:形容月亮冷冷的光辉。
- 筝柱:指古筝的音柱,象征音乐和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佩金,清代诗人,因其诗作清丽脱俗、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人喜爱。她的作品多描绘女性的情感世界,善于运用典故与意象,展现细腻的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佩金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与离愁,借助嫦娥等传统意象,增强了情感的厚重感。
诗歌鉴赏:
《凤凰台上忆吹箫 忆别》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离愁别绪的诗作。诗中以“花灺银釭”开篇,营造出温馨而梦幻的氛围,接着通过“香萦宝篆”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感性情绪,暗示着夜色中的思绪缭绕。作者以“试问嫦娥知否”引入嫦娥这一传统文化符号,表现出对孤独的感叹与无奈。这种运用使得诗歌不仅有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有了文化的厚度。
中间部分“算筝柱,年华未到,几度春秋”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青春与离愁交织,形成了一种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惆怅。最后几句“记得那时分手,到此日泪尚盈眸”,情感愈发浓烈,离别之痛让人泪目,几乎可以感受到作者心中翻涌的不舍。
总体来说,这首诗虽短,但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李佩金独特的诗歌风格和对离愁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灺银釭,香萦宝篆:
- 描绘了夜晚温馨的景象,花灯照耀,香气弥漫,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
-
睡横金凤搔头:
- 金凤代表美丽,睡梦中轻轻搔头,暗示着一种无忧无虑的状态。
-
见一丝残月,冷侵琼钩:
- 残月象征孤独,冷光照射,带来一丝凄凉。
-
试问嫦娥知否:
- 提出问题,表现出对嫦娥的向往,象征着孤寂的心境。
-
欲无愁有我难休:
- 表达内心的无奈与痛苦,渴望解脱却难以实现。
-
算筝柱,年华未到,几度春秋:
- 对时间的感慨,青春流逝,经历了多少个春秋。
-
飞飏蝶梦,奈不识江南:
- 梦中飞舞的蝴蝶,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对江南的景色却不熟悉,暗示着对美好的遗憾。
-
望碧天如镜,怕上层楼:
- 碧空如镜,反映出内心的宁静与恐惧,害怕面对更高的现实。
-
记得那时分手,到此日泪尚盈眸:
- 追忆离别时的情景,至今仍然泪目,情感深刻。
-
更何处,声声玉箫,谱出离愁:
- 最后以玉箫的声声引入,体现出离愁的主题,音律与情感交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天如镜”,暗示平静的思绪。
- 拟人:如“香萦”,让香气具有人性,增强感性体验。
- 对仗:如“几度春秋”,形成对称,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离愁与思念展开,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 花灯:象征温暖与美好回忆。
- 嫦娥:象征孤独与思念。
- 残月:象征凄凉与寂寞。
- 玉箫:象征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花灺银釭”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银色的灯光
- C. 香味
-
“嫦娥”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友谊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离愁别绪
- B. 友情
- C. 乡愁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比较李佩金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中对离愁的细腻描写与李清照《如梦令》中对思念的表达,两者都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情感深度,但风格有所不同,李佩金更注重意象描绘,而李清照则更直接地表达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赏析》
- 《李佩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