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其二 题吴中女史自度腔,书任心斋先生箫谱后。》
时间: 2025-01-27 04:05: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曲谱吴腔,情传紫竹,知谁巧语莺偷。
是佳人名士,雅擅风流。
赢得青衫红粉,都拼作一片清讴。
应有个云间弄玉,跨凤来游。
悠悠。骚坛何处,恁万种相思,又上心头。
纵参空色相,难断闲愁。
我亦天涯沦落,销魂处无限悲秋。
遥想到玉箫声里,帘卷高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吴中地区的音乐风格,流传着优美的旋律,谁能知道那些轻盈的莺声中藏着什么样的情感呢?佳人和才子们都擅长于风流倜傥,吸引了无数青衫和红粉,大家都在为这清新的曲调而歌唱。想必有位如云间弄玉般的女子,骑着凤凰而来游玩。悠悠然,我在骚坛上不知何处,有万种相思涌上心头。即使看似空灵的色彩,依然难以断绝心中的闲愁。我也是在天涯沦落的人,销魂的地方充满了无尽的悲秋。遥想那玉箫的声响,窗帘轻卷的高楼。
注释:
- 吴腔:一种地方戏曲,流行于吴中地区。
- 紫竹:指紫色的竹子,象征优雅与文化。
- 佳人:美丽的女子,通常指才情出众的女性。
- 青衫红粉:青衫指男子,红粉指女子,形容文人雅士和美女的聚会。
- 弄玉:古代神话人物,擅长吹箫的女子。
- 销魂:形容心情沉醉或忧伤。
典故解析:
- 弄玉:出自《史记·平原君赵奢列传》,传说她是神话中的人物,技艺高超,而“云间”则象征着轻盈和遐想。
- 玉箫:象征高雅的音乐和深情的内涵,诗中通过玉箫声引出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琏(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风格为特点。他的作品往往反映出对人生、爱情的感慨,以及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结合了当时文人对音乐、爱情和人生感悟的共同主题,反映了文人雅士的风流与情感纠葛。
诗歌鉴赏:
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其二,展现了清代文人对音乐与情感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通过吴腔的音乐引入对佳人的怀念与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诗的开头提到的“曲谱吴腔,情传紫竹”,暗示了音乐对情感的传递和影响,音乐成为了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接着,诗人通过对佳人和名士的描绘,展现了当时文化氛围中的风流倜傥,似乎所有人都在为这优美的音乐而陶醉。
而在“悠悠。骚坛何处,恁万种相思,又上心头。”一联中,诗人将思念与相思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无奈而又深沉的情感。即使“纵参空色相,难断闲愁”,表现出即使在看似空灵的情境中,内心的忧愁依然难以解脱。最后,诗人将自身的处境与音乐结合,表达出一种无尽的悲秋,更加深了整首诗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曲谱吴腔,情传紫竹:描绘吴地的音乐风格,情感通过音乐传递。
- 知谁巧语莺偷:问谁能理解那些轻巧的情感。
- 是佳人名士,雅擅风流:指代那些才子佳人,才情出众,风流倜傥。
- 赢得青衫红粉,都拼作一片清讴: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关注与赞美。
- 应有个云间弄玉,跨凤来游:想象有位如弄玉般的女子,骑凤而来,象征美好与理想。
- 悠悠。骚坛何处,恁万种相思,又上心头:感慨思念无处不在,情感再次涌上心头。
- 纵参空色相,难断闲愁:即使表面空灵,内心的愁苦依然难以解脱。
- 我亦天涯沦落,销魂处无限悲秋:诗人自感身在天涯,心中悲秋无尽。
- 遥想到玉箫声里,帘卷高楼:回忆起玉箫声,窗帘轻卷,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间弄玉”比喻才情出众的女子,增添了诗的意象美。
- 对仗:诗中采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如“情传紫竹”,将情感赋予了音乐,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音乐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孤独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怀念,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腔:代表地方文化与音乐。
- 佳人:象征爱情与美好。
- 玉箫:音乐的象征,代表情感的寄托。
- 秋:象征忧伤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腔”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音乐风格
- B. 一种舞蹈
- C. 一种饮食
- D. 一种服饰
-
“青衫红粉”指的是什么?
- A. 男性与女性
- B. 青色与红色的衣服
- C. 文人和农民
- D. 诗与歌
-
诗中哪一联表达了无尽的思念?
- A. 曲谱吴腔
- B. 应有个云间弄玉
- C. 悠悠。骚坛何处,恁万种相思,又上心头
- D. 我亦天涯沦落
-
诗中提到的“弄玉”代表了什么?
- A. 优雅的舞蹈
- B. 才情出众的女子
- C. 美丽的风景
- D. 一种乐器
答案:
- A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怀念,与熊琏的情感表达相呼应,但李清照更为细腻,感情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音乐与中国诗词的结合》
通过以上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凤凰台上忆吹箫 其二》的诗意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