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四首》

时间: 2025-02-04 15:35:36

山头斫竹下作竿,系钩沉水坐岸观。

饵微水浊鱼不干。

栖迟终日或有得,归去犹可妻子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上四首
作者:王令
山头斫竹下作竿,
系钩沉水坐岸观。
饵微水浊鱼不干。
栖迟终日或有得,
归去犹可妻子欢。

白话文翻译

在山顶上砍竹子做钓竿,
把钩子系好沉入水中坐在岸边观看。
水面浑浊,鱼饵微薄,鱼却不愿上钩。
悠闲地等待了一整天,或许会有收获,
回家后依然可以和妻子共享欢愉。

注释

字词注释

  • 斫竹:砍竹子。
  • 竿:钓竿。
  • 系钩:绑上鱼钩。
  • 沉水:沉入水中。
  • 饵微:饵料少,微薄。
  • 栖迟:停留、等待。
  • 终日:整天。
  • :快乐。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归去犹可妻子欢”表达了对家庭生活的向往与珍视,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常见,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约1070-1128),字仲明,号梅溪,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诗中常流露出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令隐居江边的生活时期,反映了作者向往田园生活的心态,以及对渔猎生活的热爱,代表了宋代士人的一种生活理想。

诗歌鉴赏

王令在《江上四首》中,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渔人悠闲的钓鱼场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全诗用简单的词汇,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江边场景,充满了田园气息。开头两句设定了环境,描绘了渔人自己动手制作钓竿的情景,表现了对自然生活的主动参与。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钓鱼的过程,虽然水面浑浊,鱼却不愿上钩,反映出钓鱼的无奈与耐心。同时,“栖迟终日或有得”表现了对结果的期待,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最后以“归去犹可妻子欢”结尾,表现了对家庭生活的珍视与满足,展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生活哲学。

总的来说,这首诗在描绘自然和渔猎生活的同时,也展现了王令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幸福的渴望,情感真挚而自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头斫竹下作竿:在山头砍竹子制作钓竿,描绘了渔人亲自动手的情景,体现出对自然的依赖。
  2. 系钩沉水坐岸观:把钩子绑好沉入水中,坐在岸边静观,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3. 饵微水浊鱼不干:水浑浊,鱼饵微少,鱼却不愿上钩,描绘了钓鱼的无奈和耐心。
  4. 栖迟终日或有得:静静等待一整天,或许能有所收获,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
  5. 归去犹可妻子欢:回家后妻子依然会高兴,体现出对家庭幸福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钓鱼过程比作一种耐心的等待,象征着对生活的态度。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出一种向往自然、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家庭和睦的珍视,传达出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然与朴素,体现了生活的简朴。
  • 钓竿:代表追求与努力的工具,象征着渔人的生活。
  • :象征着生命与宁静,反映出自然的美好与神秘。
  • :象征着收获与期待,表现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头斫竹下作竿”描绘了什么情景? A. 渔人钓鱼
    B. 渔人制作钓竿
    C. 渔人回家

  2. 诗中提到的“饵微水浊鱼不干”是什么意思? A. 水质清澈,鱼多
    B. 饵料少,鱼不愿上钩
    C. 鱼吃了饵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家庭的珍视
    C. 对钓鱼的喜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陶渊明的《饮酒》: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王令的《江上四首》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王令更多地侧重于自然的细节描绘,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对理想生活的全面描绘。王令的诗风清新自然,陶渊明则更为浑厚深沉,二者在表达田园理想的同时,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王令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