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端溪尉张达城挈家南归》
时间: 2025-01-24 20:10: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端溪尉张达城挈家南归
作者:王之道 〔宋代〕
年时萧寺雪初晴,
闻道君来眼倍明。
送别又看秋欲去,
论交还感盖初倾。
帆张须水秋潮涨,
路入铅山晚翠横。
快向端溪从吏隐,
归来稳步上蓬瀛。
白话文翻译
在萧寺中,雪刚刚放晴,
听说您来了,眼光更明亮。
送别时又看秋天将尽,
谈论友情时心中仍感动。
帆船张开,迎着秋潮上涨,
道路通向铅山,晚霞横亘。
快去端溪,隐居于此,
回归时稳步走上蓬瀛山。
注释
字词注释:
- 萧寺:指一处空寂的寺庙,象征清冷和孤独。
- 倍明:更加明亮,形容心情愉悦。
- 盖:指朋友或心情的倾斜,表示情感的流露。
- 铅山:指山名,象征美景。
- 蓬瀛:指道教所向往的理想世界,象征长生与隐逸。
典故解析:
- 蓬瀛:源自道教文化,指代理想的隐居地,常用来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现象,表现出对友谊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送别好友张达前往南方时,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对未来隐逸生活的期待。
诗歌鉴赏
《送端溪尉张达城挈家南归》是一首充满感情的送别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年时萧寺雪初晴”描绘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象,暗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期待。随着“闻道君来眼倍明”,诗人将朋友的到来与内心的明亮连接在一起,体现出友谊带来的愉悦。
在送别的过程中,诗人感受到秋天的即将离去,正值生命的交替时刻,这种时空的转换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中“帆张须水秋潮涨”描绘了航行的意象,象征着友人的旅程和人生的起伏。最后,诗人以“快向端溪从吏隐,归来稳步上蓬瀛”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祝福,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采用了形象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年时萧寺雪初晴:描绘初春的萧寺,雪后的晴空象征着新的开始。
- 闻道君来眼倍明:听到朋友要来,心情愉悦,眼前仿佛更亮。
- 送别又看秋欲去:送别时感叹秋天的匆匆离去,表现时光的流逝。
- 论交还感盖初倾:谈论友情时,心中仍然感动,难以忘怀。
- 帆张须水秋潮涨:船帆迎风,水面因秋潮而涨,象征着旅程的开始。
- 路入铅山晚翠横:道路通向铅山,晚霞映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风景。
- 快向端溪从吏隐:希望友人去端溪隐居,追求自由与宁静。
- 归来稳步上蓬瀛:期待友人回归时能稳步走向理想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谊比作光明,表现其重要性。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情感,使诗歌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帆张须水”和“路入铅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与新的开始。
- 秋:代表时光的流逝与成熟。
- 帆:象征旅程与希望。
- 铅山:象征美好的归宿与宁静。
- 蓬瀛:象征理想的隐居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萧寺”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A. 喧闹
B. 宁静
C. 热闹 -
诗人对友人的送别情感是: A. 无所谓
B. 依依不舍
C. 高兴 -
“帆张须水秋潮涨”中“帆”象征的是: A. 旅程与希望
B. 失败与挫折
C. 安静与沉默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王之道的《送端溪尉张达城挈家南归》与李白的《送友人》都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情感,但王之道更加强调隐逸生活的理想,而李白则更突出离别时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王之道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以上是对《送端溪尉张达城挈家南归》的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