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寺》

时间: 2025-02-04 16:21:24

岳麓知名寺,幽寻到眼边。

林深不见日,山静只闻泉。

便欲呼舟去,聊为借榻眠。

明朝游历处,都在小窗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岳麓知名寺,幽寻到眼边。
林深不见日,山静只闻泉。
便欲呼舟去,聊为借榻眠。
明朝游历处,都在小窗前。

白话文翻译:

岳麓山上的寺庙非常有名,幽静的环境映入眼帘。
树林深处看不见阳光,山中宁静只听得到泉水的流淌。
我正想呼唤小舟离去,暂且在这里借个床榻小憩。
明天游历的地方,尽在这小窗前。

注释:

  1. 岳麓:岳麓山,位于湖南长沙,山上有著名的岳麓书院和岳麓寺。
  2. 知名寺:指的是岳麓寺,因其历史悠久而闻名。
  3. 幽寻:形容环境幽静,适合探寻。
  4. 不见日:树林深密,阳光无法透过。
  5. 山静只闻泉:山中安静,只能听到泉水的声音。
  6. 呼舟去:呼叫船只,准备离开。
  7. 聊为借榻眠:暂时借用床榻休息。
  8. 游历处:游玩的地方。
  9. 小窗前:指窗户小,景色尽收眼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字子华,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以山水诗和咏史诗著称,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岳麓寺游览之际,作者在幽静的环境中感受山水的美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岳麓寺》一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岳麓寺的自然风光,展现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以“岳麓知名寺”引入,立刻勾勒出岳麓寺的名气和环境的幽静,带给读者一种安静而神圣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绘林深与山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宁静感,仿佛让人在读诗的瞬间就能感受到那种幽静的美好。

“便欲呼舟去,聊为借榻眠”,这一句展现了作者洒脱的生活态度,虽身处美景之中,但心中仍有一份对自由的向往。最后一句“明朝游历处,都在小窗前”,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似乎在说,只要心中有景,游历的地方随处可见,生活的美好常常就在眼前。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乐观向上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岳麓知名寺:开篇点明地点,直接引入主题。
  2. 幽寻到眼边:表达了作者对寺庙幽静环境的向往。
  3. 林深不见日:进一步描绘环境的深邃与幽静。
  4. 山静只闻泉: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5. 便欲呼舟去:表达了对自由与流浪生活的向往。
  6. 聊为借榻眠:表现出一种随意和洒脱的生活态度。
  7. 明朝游历处:展现了对未来游历的期待。
  8. 都在小窗前:表明自然美随时可以融入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林深”与“山静”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泉水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给人以温情的感觉。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岳麓寺的自然景观,抒发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体现了诗人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岳麓寺: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林深:象征着宁静和深邃。
  • 泉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和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岳麓寺位于哪个省?
    • A. 湖南
    • B. 浙江
    • C. 四川
    • D. 福建
  2. 诗中“林深不见日”表现了什么样的环境特征?
    • A. 热闹
    • B. 幽静
    • C. 闹市
    • D. 旷野
  3. 诗人对未来的游历处有何期待?
    • A. 在小舟上
    • B. 在小窗前
    • C. 在山顶
    • D. 在城市中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自然景观,但更多的是对壮丽景色的赞美,而《岳麓寺》则强调了宁静与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