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斯桥步月》

时间: 2025-01-11 21:59:27

秋尽寒砧急,溪光上客衣。

人烟和露冷,野色衬霜辉。

竹远敲风细,林深逗月微。

渔翁贪共话,忘却掩荆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尽寒砧急,溪光上客衣。
人烟和露冷,野色衬霜辉。
竹远敲风细,林深逗月微。
渔翁贪共话,忘却掩荆扉。

白话文翻译:

秋天已经结束,寒冷的砧板声急促响起,溪水的光辉照在客人的衣服上。人烟稀少,露水变得寒冷,野外的景色在霜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明亮。远处的竹子轻轻地敲打着细风,深林里隐约映照着微弱的月光。渔翁贪恋这份宁静,忘却了关上荆扉的时光。

注释:

  • 寒砧:指寒冷的砧板,形容秋冬时节的萧瑟和急促。
  • 溪光:溪水的光辉,映照在客人的衣服上。
  • 人烟:指人居住的地方,通常与“烟火气”相关,表示生活的气息。
  • 和露冷:形容露水的寒冷,与人烟结合,表现出秋冬的清冷。
  • 野色:指自然景色,尤其是野外的景色。
  • 霜辉:霜的光辉,形容寒冷的光感。
  • 竹远敲风细:远处竹子轻轻敲打风声,细腻而柔和。
  • 林深逗月微:深林中月光微弱,似乎在调逗。
  • 渔翁:捕鱼的人,代表了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
  • 贪共话:渔翁贪恋与人交谈的乐趣。
  • 掩荆扉:关上荆扉,意指封闭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三异,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冬之交,可能是作者在某次出游时观察到的自然景象,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美斯桥步月》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秋冬交替的自然画卷。首联“秋尽寒砧急,溪光上客衣”即引入了寒冷的季节,砧板声的急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而溪水的光辉则为这一冷清的景象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接着“人烟和露冷,野色衬霜辉”,通过人烟的稀少与露水的冰冷,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寒,而霜辉映衬的野色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寂而又静谧的美。

接下来的“竹远敲风细,林深逗月微”,将视角转向了远方的竹林与深邃的森林,细腻的风声与微弱的月光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柔情与宁静。而最后两句“渔翁贪共话,忘却掩荆扉”,则以渔翁的形象结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渔翁对话的贪恋,体现了对人际温暖的渴望,也暗示着生活中的简单和满足。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尽寒砧急:描绘秋天的结束,急促的砧声暗示着时间的紧迫。
  2. 溪光上客衣:溪水的光辉映照在客人的衣服上,表现出自然与人的交融。
  3. 人烟和露冷:人烟稀少,露水寒冷,反映出秋冬的冷清。
  4. 野色衬霜辉:野外的景色在霜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清晰。
  5. 竹远敲风细:远处的竹子轻轻敲打着风声,表现出宁静而细腻的环境。
  6. 林深逗月微:深林中微弱的月光,似乎在调皮地闪烁。
  7. 渔翁贪共话:渔翁沉迷于与人交谈的乐趣。
  8. 忘却掩荆扉:渔翁忘却了关上荆扉的时间,象征着对生活的无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美。
  • 拟人:将风、月等自然元素赋予人性,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仗的美感,如“竹远敲风细,林深逗月微”。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砧:象征时光流逝与季节变迁。
  • 溪光:自然的温暖,人与自然的交融。
  • 人烟:人情冷暖,生活的孤寂。
  • 霜辉:象征清冷与美丽。
  • 竹、林、月:自然元素,体现自然的生动与柔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砧”指的是: A. 寒冷的季节
    B. 寒冷的砧板声
    C. 寒冷的水流

  2. 诗的最后一句“忘却掩荆扉”主要表达了: A. 忘记关闭门
    B. 渔翁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C. 渔翁独自生活

  3. 诗的意象中,竹子代表的是什么? A. 高洁与清雅
    B. 繁华与热闹
    C. 愤怒与不满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但更侧重于山水的融合与人文情感。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表达了对友人的期盼,情感更加直接,景物描写也同样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