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游山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病退行犹倦,山坡每少休。
高枝闻鹊语,浅濑见鱼游。
偶有堪乘兴,元无可遣愁。
悠然又终日,争路有归牛。
白话文翻译:
我因病退隐,行走时依然感到疲倦,山坡上每次休息都很少。
高高的树枝上能听到喜鹊的鸣叫,浅浅的水流中可以看到鱼儿游动。
偶尔有些可以引发兴致的事情,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可以驱散愁绪。
我悠然自得地度过整天,谁在争路,牛正慢慢归家。
注释:
- 病退: 因生病而退隐。
- 犹倦: 依然感到疲倦。
- 少休: 很少停下来休息。
- 高枝: 高高的树枝。
- 鹊语: 喜鹊的叫声。
- 浅濑: 浅水流。
- 鱼游: 鱼在水中游动。
- 堪乘兴: 值得兴致所乘。
- 遣愁: 驱散愁绪。
- 悠然: 安闲自在。
- 争路: 争先恐后地走路。
- 归牛: 归家的牛,象征着安宁与归属。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没有直接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鹊语”与“鱼游”都蕴含着自然界的和谐美。陆游作为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反映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一生经历了不少波折,国家动荡、身世沉浮,使他的诗歌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因病退隐后对山水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尽管生活中有美好的自然景象,但他仍然无法摆脱内心的忧愁。
诗歌鉴赏:
《游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中描绘的山川景色并非单纯的外在美,而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首联“病退行犹倦”,直接表达了诗人因病而感到的疲惫,紧接着对山坡的描写,显示出他的身心疲惫与对自然的向往。接下来通过“高枝闻鹊语,浅濑见鱼游”,描绘了一幅安静、和谐的自然图景,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尽管有美好的景象,诗人却在“偶有堪乘兴,元无可遣愁”中道出心中的愁苦,显示出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失落。最后以“悠然又终日,争路有归牛”结束,表达了一种对日常生活的淡然接受,牛归家象征着归属感与安宁,尽管内心依然惆怅。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诗人的内心孤独与外界美好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他在沉重的病痛和生活压力下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体现出一种面对现实的无奈与淡然的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病退行犹倦: 因生病而退隐,行走间感到疲惫。
- 山坡每少休: 在山坡上停留的时间也很少,表现出他心境的急躁与疲惫。
- 高枝闻鹊语: 在高高的树枝上可以听到喜鹊的叫声,描绘自然的生机。
- 浅濑见鱼游: 在浅水流中能够看到鱼儿游动,表现出自然的宁静。
- 偶有堪乘兴: 偶尔有一些事情可以令他兴致盎然。
- 元无可遣愁: 然而实际上没有什么可以驱散他的忧愁。
- 悠然又终日: 他悠然自得地度过整天。
- 争路有归牛: 生活中人们争先恐后,但归家的牛却显得从容不迫。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高枝”与“浅濑”,“闻鹊语”与“见鱼游”,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将自然景象赋予生命,如“鱼游”等,增添生动感。
- 比喻: 牛归象征生活的安宁与归属,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忧愁,展现了在疲惫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反思,最终回归平静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病退: 代表着诗人身心的疲惫。
- 山坡: 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鹊语: 代表着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 鱼游: 体现生活的自由与灵动。
- 归牛: 象征安宁与归属感。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动物有哪些? A. 鹤
B. 鱼
C. 鹊
D. 牛
答案: B, C, D -
填空题: 诗中“悠然又终日,争路有归____。”
答案: 牛 -
判断题: 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内心的愉悦。
答案: 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游山》与《山居秋暝》对比: 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陆游的《游山》更强调内心的疲惫和愁苦,而王维的《山居秋暝》更多地表现了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刻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这些书籍为深入理解陆游及其作品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