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冯太常》

时间: 2025-01-11 15:51:58

太常官秩俨清真,特遣南宫甲榜人。

郊祀雅篇亲得奏,伶官丽曲不同陈。

朱坛碧柳时题壁,露笋冰鲥每荐新。

想见他年赴徵处,独辞高庙步恂恂。

意思解释

送冯太常

原文展示

太常官秩俨清真,特遣南宫甲榜人。
郊祀雅篇亲得奏,伶官丽曲不同陈。
朱坛碧柳时题壁,露笋冰鲥每荐新。
想见他年赴徵处,独辞高庙步恂恂。

白话文翻译

冯太常官职庄重而清白,特地派人从南宫来给他送行。
在郊外祭祀的雅乐中,他亲自得到了奏乐的机会,而伶官们的美妙乐曲却是不同的呈现。
朱色的坛子和碧绿的柳树时常被题写在壁上,露天的竹笋和冰鲜的鲥鱼每次都被推荐为新鲜的佳肴。
想象他在明年赴召时,独自一人辞别高庙,步履稳健而从容。

注释

  • 太常:太常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官职,负责祭祀和乐舞的事务。
  • 清真:指清白正直,清净诚实。
  • 南宫:古代的一个地名,通常指宫殿所在之地。
  • 郊祀:指在郊外进行的祭祀活动。
  • 雅篇:指优雅的乐曲或诗篇。
  • 伶官:负责演奏乐曲的官员。
  • 朱坛碧柳:描绘祭祀场景中红色坛子和绿色柳树的美好意象。
  • 露笋冰鲥:指新鲜的竹笋和冰鲜的鲥鱼,象征着时令的新鲜美食。
  • 高庙:指祭祀的高大庙宇,表示对神灵的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子长,号文长,晚号青藤道人,明代著名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以抒情和描绘自然景物见长,擅长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徐渭的创作充满了个性和激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送冯太常》写于冯太常赴任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与惜别之情。这首诗不仅显示了冯太常的清白正直,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品德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冯太常的清新气质和诗人对他的真诚祝福。首联以“官秩俨清真”开篇,直接点出冯太常的官职和品德,突显出他在官场中的高洁形象。接着描述郊祀中雅乐的奏响,表明冯太常不仅在政治上受重视,也在文化上有其地位。

诗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朱坛碧柳”和“露笋冰鲥”,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象征着生机与清新,暗示冯太常将会在新环境中焕发光彩。最后的“想见他年赴徵处,独辞高庙步恂恂”则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祝福,展现了离别时的从容与坚定,这种情感在古代诗词中常常引起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冯太常的送别,也是对官场清白风气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人性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太常官秩俨清真:描述冯太常的官职及其品德,显示他为人正直。
  2. 特遣南宫甲榜人:特意派人从南宫来告别,表示对他的重视。
  3. 郊祀雅篇亲得奏:在祭祀中能亲自奏乐,表明其才华和地位。
  4. 伶官丽曲不同陈:伶官的乐曲各有风格,突显冯太常的独特。
  5. 朱坛碧柳时题壁:描绘祭祀场景的优美,象征高雅的文化氛围。
  6. 露笋冰鲥每荐新:新鲜的美食,代表着丰收与生机。
  7. 想见他年赴徵处:期待冯太常未来的表现。
  8. 独辞高庙步恂恂:辞别时的从容,表现出一种自信与坚定。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采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朱坛碧柳”和“露笋冰鲥”等意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
  • 比喻:将官职与清白相联系,体现出对冯太常品德的高度赞扬。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清白官员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象,诗人展现了对社会风气的思考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坛:象征着祭祀的庄重与敬意。
  • 碧柳:象征生机与美好自然。
  • 露笋:象征新鲜、清新的气息。
  • 冰鲥:象征着美味和丰盈的生活。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清新、自然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冯太常的官职是什么?
    A. 太常
    B. 宰相
    C. 司马
    D. 大将军

  2. “朱坛碧柳”中的“朱坛”象征什么?
    A. 官职
    B. 祭祀的庄重
    C. 美食
    D. 自然景观

  3. 诗中提到的“露笋冰鲥”代表了什么?
    A. 清新美食
    B. 祭祀乐曲
    C. 官员品德
    D. 友谊

答案

  1. A. 太常
  2. B. 祭祀的庄重
  3. A. 清新美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同样表达送别之情,反映对友人的祝福。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展现了友谊和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送冯太常》《送友人》: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惜别之情,但《送冯太常》更加注重对官员品德的赞美,而《送友人》则更多地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徐渭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