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风亭四首 其四
回环数株松,老干极落落。
清风一披拂,竽籁自然作。
喧嚣世俗事,秖使人意恶。
谁能洗耳来,相与憩寂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几株松树的景象,它们的老干显得十分苍老。清风轻轻拂过,像是在演奏自然的乐曲。喧闹的世俗事务,只会让人感到厌恶。谁能洗净耳朵,来这里与我一起享受这份宁静?
注释:
字词注释:
- 回环:环绕、回旋。
- 松:松树,象征坚韧和长寿。
- 落落:形容松树干的苍老和空旷。
- 竽籁:竽是一种乐器,籁音指自然的乐声。
- 喧嚣:形容嘈杂、纷扰的景象。
- 秖:只,表强调。
- 洗耳:比喻洗净耳朵,远离世俗的喧嚣。
典故解析: “洗耳”在古文中常用来形容清静的心境,源自《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言,寓意要清静心灵,专注于高尚的思想与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字德明,号青松,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是社会动荡、士人纷纷逃避世俗纷争的时代。曾几通过描绘松树和清风,表达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社会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追求。开头的“回环数株松,老干极落落”,生动地描绘出几株苍老的松树,展现出自然的沉稳与宁静。“清风一披拂,竽籁自然作”则是借助清风与自然乐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愉悦与满足。接下来的“喧嚣世俗事,秖使人意恶”却揭示了世俗生活的烦扰与厌恶,表现出诗人对纷扰世俗的深切反感。最后一句“谁能洗耳来,相与憩寂寞”,则是一种邀请,渴望有志同道合的人共同享受这份宁静。整体而言,诗歌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透出对世俗的反思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回环数株松”:描绘了几棵松树环绕的景象,传达出一种静谧感。
- “老干极落落”:松树的老干苍老,给人一种苍劲有力的感觉,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 “清风一披拂”:清风轻抚,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 “竽籁自然作”:松风吹动,似乎在演奏悠扬的乐曲,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喧嚣世俗事,秖使人意恶”:对世俗的嘈杂表示厌恶,突出诗人内心的烦躁与无奈。
- “谁能洗耳来”:希望有志同道合之人能够远离世俗的喧嚣。
- “相与憩寂寞”:渴望与友人共度宁静时光,享受内心的平和。
修辞手法:
- 比喻:把自然的声音比作乐曲,表现出自然之美。
- 对仗:如“清风”与“喧嚣世俗”,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反思世俗的喧嚣,表现出对自然美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 清风:代表自然的和谐与舒适。
- 喧嚣:象征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寂寞: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回环数株松”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A. 纷乱嘈杂
B. 宁静自然
C. 高亢激昂 -
“谁能洗耳来”中的“洗耳”指的是什么? A. 洗耳朵
B. 清净心灵
C. 听音乐 -
诗人在诗中对世俗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赞美
B. 厌恶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表达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 王维的《鹿柴》,以山水景色寄托隐逸情怀。
诗词对比:
- 曾几的《松风亭四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前者更侧重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后者则通过山水景物来表达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