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水天台郡,祠庭我所监。
几年真傲吏,今日是前衔。
禄米谁周急,园蔬不疗馋。
上书端未免,定不达空函。
白话文翻译:
在云水环绕的天台郡,祠堂的庭院是我所管理的。
几年来我确实是个傲慢的官员,如今也只是一个前任的名号。
谁在急需俸禄和米粮,园中的蔬菜又无法满足我的馋欲。
上书给朝廷的信件大概没有用,肯定无法送达空空的信函。
注释:
- 云水:指云雾和水流,形容自然景观。
- 天台郡:古地名,现今的天台山地区,风景秀丽。
- 祠庭:指宗祠的庭院,通常用于祭祖和宗教活动。
- 傲吏:傲慢的官吏。
- 禄米:指官员的俸禄和米粮,象征生活的基本保障。
- 园蔬:指自家庭院种植的蔬菜。
- 上书:指向上级或朝廷上奏的书信。
- 空函:空的信件,意味着无所寄托或无实际内容。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中的“祠庭”与“傲吏”可以看作对古代官场文化和个人修养的反思,展示了官员的处境与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宋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感受与对社会的思考。他的风格往往带有讽刺与自省的特质。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时局动荡、官场腐败的背景下,诗人以个人的身份反映当时官员的无奈与困惑,表达对当权者的不满和对个人价值的思考。
诗歌鉴赏:
《宫祠满秩》通过描绘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感悟,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无奈与反思。首句“云水天台郡”描绘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后文的官场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暗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紧接着,诗人自述“几年真傲吏”,表现出对自己曾经高傲与权力的反思,似乎已经意识到这种傲慢并没有带来真正的满足。接下来的“禄米谁周急,园蔬不疗馋”又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空虚与无奈,官员的俸禄和物质享受似乎已无法填补精神上的饥渴,食物的丰盈也无法解救内心的乏味。
最后“两句”则流露出一种对官场的失望和对个人价值的质疑,诗人对朝廷上书的无奈反映了他对现状的无力感,暗示着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权力游戏中,个人的努力往往是徒劳的。整首诗运用了对比与反讽的手法,揭示了官员表面的光鲜与内心的孤独,是对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水天台郡:营造出一种自然美的意境,暗示宁静的心境。
- 祠庭我所监:表示诗人对祭祀活动的管理,透出一丝责任感。
- 几年真傲吏:自我反省,承认自己曾经的傲慢。
- 今日是前衔:强调过去的光环已不再,现状的失落感。
- 禄米谁周急:质疑如今的生活保障,反映对物质的渴望与无奈。
- 园蔬不疗馋:表明即使有自给自足的蔬菜,也无法满足内心的欲求。
- 上书端未免:对向上书信的无力感到失望。
- 定不达空函:暗示无论如何努力,最终也只能是徒劳。
修辞手法:
- 对比:自然的宁静与官场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 反讽:表达对官场生活的虚无与无奈,展现人性的复杂。
- 象征:通过“园蔬”、“上书”等意象,象征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权力、物质与内心空虚的思考,揭示了个人在复杂社会中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水:象征自由与自然,反映诗人内心的渴望。
- 祠庭:代表传统与责任,承载着诗人的历史与文化。
- 傲吏:象征官场的虚荣与傲慢。
- 园蔬:象征物质生活的自给自足,却无法满足内心的需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天台郡”主要指哪个地方?
- A. 安徽
- B. 浙江
- C. 江西
-
“几年真傲吏”中“傲吏”指的是?
- A. 自信的官员
- B. 高傲的官员
- C. 低调的官员
-
诗中的“上书端未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希望
- B. 失望
- C. 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描绘了个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对立,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
- 《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作者的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代诗词分析与创作》
- 《诗词入门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