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风吹短褐,长啸过居庸。
羸马有归思,枯蓬无定踪。
山横边色断,日没野阴重。
旅鬓成衰飒,谁知阮嗣宗。
白话文翻译:
秋风吹得短衣飘动,我在长啸时经过居庸关。
羸弱的马儿思念归途,枯草随风漂泊无定。
山横亘在眼前,边际的颜色渐渐模糊,
夕阳西下,野外的阴影愈发沉重。
旅途中的鬓发已然衰白,谁能理解阮嗣宗的心情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短褐:指短衣,褐是古代一种粗布衣。
- 长啸:长声呼啸,表达一种豪情或者悲伤的情绪。
- 羸马:瘦弱的马,象征着疲惫和无奈。
- 枯蓬:枯萎的蓬草,象征着漂泊和无定。
- 边色:边境的颜色,形容远处的景象模糊。
- 旅鬓:旅途中的鬓发,指旅客疲惫的样子。
- 阮嗣宗:阮嗣宗是南朝时期的诗人,诗人以他为例,表达对旅途孤独感的共鸣。
典故解析: 阮嗣宗,字公之,号彼苍,南朝梁人,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往往表达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中提到他的名字,暗示了作者对他诗歌主题的认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明代诗人,字景乔,号云川,生于浙江,精通诗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谢榛的旅途之中,诗人经过居庸关,感受到秋风萧瑟,身心俱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榆林道中言怀》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象和心情,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以“秋风吹短褐”引入,秋风不仅是自然现象,也是诗人心境的映射,短褐的意象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孤独,透出一种萧瑟的气氛。
“长啸过居庸”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此关口的豪情,虽有长啸,但内心却是羸弱的,接下来的“羸马有归思,枯蓬无定踪”,将归乡的思绪与旅途的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羸马和枯蓬的意象交织,象征着流浪与无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归宿的渴望。
“山横边色断,日没野阴重”,这里的山、色、阴,构成了一幅秋日黄昏的画面,给人以沉重的感觉,仿佛一切都在倾斜,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最后一句“旅鬓成衰飒,谁知阮嗣宗”,更是将个人的孤独与阮嗣宗的诗意结合,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叹。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深邃的哲思与浓郁的思乡之情,是谢榛艺术风格的真实体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风吹短褐:描绘了秋风的寒冷,短衣显得格外单薄,传达出一丝寒意。
- 长啸过居庸:长声呼啸,经过居庸关,表达了豪情与孤独感。
- 羸马有归思:羸弱的马儿思念归家,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枯蓬无定踪:枯萎的蓬草随风飘荡,象征漂泊与无定。
- 山横边色断:山脉横亘,景色模糊,暗示远方的无尽与孤独。
- 日没野阴重:夕阳西下,野外的阴影更加沉重,营造出一种孤独感。
- 旅鬓成衰飒:旅途中的鬓发已然变白,显示岁月的流逝。
- 谁知阮嗣宗:最后一句将个人的感慨与阮嗣宗的诗意结合,表达孤独与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羸马有归思”比喻旅途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 对仗:如“山横边色断,日没野阴重”,形成平衡对称。
- 意象:秋风、羸马、枯蓬等意象,增强了情感的传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与思乡之情,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渴求归依的欲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时光流逝与寒冷,传达孤独感。
- 羸马:代表疲惫与思乡,体现旅途的艰辛。
- 枯蓬:象征漂泊与无定,反映诗人的无奈。
- 山:象征远方的归宿与阻隔,隐喻人生的曲折。
- 日没: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营造出一种沉重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短褐”指的是什么?
- A. 短袖衣服
- B. 短裤
- C. 短裙
- D. 短靴
-
“羸马有归思”中“羸马”指的是什么状态?
- A. 强壮
- B. 疲惫
- C. 快速
- D. 美丽
-
诗中的“日没”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沮丧
- C. 忧伤
- D. 平静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山中答问》 - 王维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秋夕》:同样表现秋天的景象,但更多的是对自然的赞美与感慨。
- 《山中答问》: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类似主题上的不同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李某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张某某
- 《谢榛诗选注》 - 王某某
以上内容为《榆林道中言怀》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