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道中有感》

时间: 2025-01-11 21:50:38

马度黄云塞,雕飞白草原。

兵戈连岁动,霜霰入秋繁。

农业千家废,人烟几处存。

中途有行子,伫目亦销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马度黄云塞,雕飞白草原。
兵戈连岁动,霜霰入秋繁。
农业千家废,人烟几处存。
中途有行子,伫目亦销魂。

白话文翻译:

马在黄云间跋涉,雕鸟在白色草原上飞翔。
战争连年不断,霜雪在秋季纷纷扬扬。
农业千家都已荒废,只有零星人烟依然存在。
路途中有行人停留,凝望远方令人心魂俱醉。

注释:

  • 马度:马匹穿行。
  • 黄云塞:指黄云遮蔽天空,暗示不安的天气和环境。
  • :雕鸟,这里意指一种猛禽,象征自由和奔放。
  • 霜霰:霜与雪的结合,形容寒冷的气候。
  • 农业千家废:指因战争而导致的农田荒废。
  • 行子:行人,旅途中的过客。
  • 伫目:停下目光,凝视。
  • 销魂:心神恍惚,沉浸在美好的景象中。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其描绘的战争与自然景象反映了明代社会动荡的现实。诗中通过对比战争的残酷与自然的宁静,传达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榛(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景渊,号梦溪,山西人。谢榛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明代隆庆年间,正值明中期,社会动荡频繁,战争不断,农田荒废,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战争留下的创伤,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深刻忧虑。

诗歌鉴赏:

《隆庆道中有感》是一首具有浓厚历史感和情感深度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战乱后的惨状,展现了对家国的忧虑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开头两句“马度黄云塞,雕飞白草原”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画面,马在黄云中跋涉,雕鸟在广阔的草原上飞翔,意象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既有生机又有悲凉。接着“兵戈连岁动,霜霰入秋繁”则清晰地写出战争对社会的影响,岁月因战乱而动荡,霜雪的到来象征着严酷的现实。

后两句“农业千家废,人烟几处存”更是直接揭示出战争对农业和人们生活的摧残,千家万户的农田荒废,几乎没有人烟的地方,让人感受到深沉的悲凉。最后一句“中途有行子,伫目亦销魂”则通过行人的凝视,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沉思,仿佛在对过去的美好生活进行追忆。

整首诗将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表现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和历史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马度黄云塞:马在黄云中行走,暗示着道路的艰难与不安。
    • 雕飞白草原:雕鸟在草原上自由飞翔,象征着一种难得的自由与宁静。
    • 兵戈连岁动:战争连年不断,说明社会动荡不安。
    • 霜霰入秋繁:秋天的霜雪纷纷而降,象征着严酷和寒冷。
    • 农业千家废:农业因战乱而荒废,反映了民生困苦。
    • 人烟几处存:人烟稀少,显示出社会的凋零与荒凉。
    • 中途有行子:路上的行人,代表着流浪与无奈。
    • 伫目亦销魂:停下目光,心中感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马度黄云塞,雕飞白草原”,上下句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霜霰象征寒冷的环境,暗示战争带来的苦难。
    • 拟人:行人伫立凝视,赋予了行人情感,使得情感更为真实。
  • 主题思想: 诗歌中深刻表达了战乱带来的痛苦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以及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行走与旅途,代表着无奈的生活状态。
  • 黄云:暗示战争与不安,营造出沉重的氛围。
  • :象征自由与高远,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霜霰:代表严酷的自然环境,反映了社会的冷酷。
  • 农业千家:体现了社会的繁荣与凋零,表现了人们对生存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马度黄云塞”所描绘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战争的残酷
    B. 自然的美丽
    C. 生活的安宁
    D. 诗人的忧伤

  2. “农业千家废”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A. 战争导致农田荒废
    B. 农业繁荣昌盛
    C. 人们生活富裕
    D. 自然环境优美

  3. 诗中的行人“伫目亦销魂”体现了什么情感? A. 享受生活的快乐
    B. 对美好过去的怀念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对社会的影响,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边疆动乱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比较谢榛的《隆庆道中有感》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均描绘了战乱给社会带来的苦难,但谢榛更侧重于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而杜甫则直接抒发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对明代诗人及其作品的综合分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提供古诗词的赏析与解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