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东海东头看月升,
秋风一叶井梧零。
闲云飞尽天如洗,
今夜星河分外明。
舒倦体,坐残更,
微闻促织砌间鸣。
萧萧凉气侵人骨,
为爱吟诗睡未成。
白话文翻译:
在东海的东边观看明月升起,
秋风吹落一片梧桐叶。
闲云已经飞尽,天空澄澈如洗,
今夜的星河格外明亮。
舒展疲惫的身体,坐在半夜的更替,
隐隐约约听见墙角促织的鸣叫。
凉凉的秋气侵袭着人的骨头,
为了抒发情怀吟诵诗篇却还未入睡。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海:指中国东部的海域,这里象征着远方和宁静。
- 井梧:泛指梧桐树,此处用作秋天落叶的象征。
- 闲云:指悠闲的云彩,寓意一种自在的心境。
- 星河:指银河,象征夜空的美丽和浩瀚。
- 促织:即蟋蟀,秋天的象征,常用来表现秋夜的清冷。
- 萧萧:形容声音的凄凉与清冷。
典故解析:
-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星河”与古诗中常用的银河意象相呼应,表现了诗人在夜晚对宇宙的思考和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范,明代诗人,因其诗词清新、意境深远而受到赞誉。生平事迹不多,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季夜晚,正值月明之时,诗人借助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描写秋夜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孤寂与情感的共鸣。开篇“东海东头看月升”,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悠闲的气息,仿佛诗人正坐在海边,静静欣赏明月的升起。接下来的“秋风一叶井梧零”,则通过一片落叶,传达出秋意的深沉与凄凉,暗示着生命的流逝。
“闲云飞尽天如洗”,可见诗人对天空的赞美,象征着心灵的宁静与澄明。随后“今夜星河分外明”,诗人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内心的孤独与宁静交错,形成了一种深邃的思考。后半部分“舒倦体,坐残更”,展现出夜深人静时的疲惫和思索,配合“微闻促织砌间鸣”,细腻描绘出秋夜的景象。
最后以“萧萧凉气侵人骨”收束,流露出对秋夜寒意的感受,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无奈,最终因“为爱吟诗睡未成”而陷入沉思,形成一种情感的共鸣。整首诗在宁静的秋夜中,融合了自然与人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海东头看月升:描绘了诗人身处东海边,静观月亮升起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秋风一叶井梧零:秋风中一片梧桐叶的落下,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闲云飞尽天如洗:闲云已飞散,清澈的天空如同洗净一般,表现出一种心灵的宁静。
- 今夜星河分外明:今夜的星河格外璀璨,增强了夜空的美感,展现诗人对自然的感知。
- 舒倦体,坐残更:诗人感到疲倦,坐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反映出一种疲惫而又沉思的状态。
- 微闻促织砌间鸣:隐约听见墙角的蟋蟀鸣叫,增添了秋夜的气氛,展现诗人的细腻感受。
- 萧萧凉气侵人骨:凉意袭来,感受到深秋的寒冷,体现出一种对季节变迁的感慨。
- 为爱吟诗睡未成:因对生活的热爱而吟诗,虽未入睡,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空比作洗净,增强了意象的清晰感。
- 拟人:通过“微闻促织”,赋予蟋蟀以声音,使其更具生动感。
- 对仗:如“舒倦体,坐残更”,展现了诗词的工整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夜自然景象的欣赏,以及在宁静中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思念与孤独,常与人间情感相连。
- 秋风:带来凉意和思绪,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星河:象征浩瀚与辽阔,反映诗人的心境与思考。
- 促织:蟋蟀的鸣叫,象征秋夜的宁静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今夜星河分外明”中的“星河”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星星
B. 河流
C. 银河
D. 湖泊 -
诗中“微闻促织砌间鸣”描绘了什么意境?
A. 白天的喧闹
B. 夜晚的宁静
C. 雨后的清新
D. 风中的低语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夜晚和孤独的思考。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表现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比较杨范的《鹧鸪天》与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杨范的作品更多表现个人感悟和自然的交融,情感细腻;
- 苏轼则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涉及更广泛的哲理思考,意象更为丰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