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26 06:15: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邓桐芬
记取南园曲径前,
忍冬花下坐凭肩。
方池水拂千丝柳,
别院人挥四轴鲜。
逢彼怒,负君怜,
奈何双影奈何天。
卅年渐涸相思泪,
暗雨秋灯独自眠。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记得在南园的小径前,
我在忍冬花下靠着肩膀坐着。
方池的水轻轻拂动着千丝万缕的柳条,
在别院里,有人挥舞着四幅鲜艳的扇子。
遇到那份愤怒,辜负了君主的怜惜,
这双影子与天际又有什么关系呢?
三十年来渐渐干涸的相思泪,
在暗雨和秋灯下,我独自入眠。
注释
- 忍冬花:一种常绿植物,花小而芳香,象征坚韧和持久。
- 方池:指方形的池塘,具有规整的美感。
- 千丝柳:形容柳条细长柔软,象征着思念的缠绵。
- 四轴鲜:指四幅新鲜的扇子,形象地描绘出人们的欢快场景。
- 卅年:三十年,表示时间的漫长和情感的积累。
- 相思泪:思念的泪水,反映了对爱情的深切怀念。
典故解析
- 南园: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指代一种优雅、高洁的环境,象征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双影:可能暗指恋人之间的身影,代表着无法相见或无法团聚的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邓桐芬,近代女诗人,她的诗作多表现出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描摹,风格优雅而含蓄,反映出她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写作于邓桐芬的创作巅峰时期,受当时社会变迁以及个人情感的影响,表达了一种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往昔情感的深切怀念。开篇以“南园曲径”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场景,令人感受到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忍冬花下坐凭肩”一句的出现,诗人将情感与自然融合,表达出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思念。
接下来的句子,通过“方池水拂千丝柳”的描写,诗人展现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柳条的柔美象征着情感的细腻和纤弱。随着“别院人挥四轴鲜”,诗人又引入了欢快的场景对比,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突显心中的孤独与外界的热闹。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逢彼怒,负君怜”表达了对感情的复杂感受,愤怒与怜惜交织,令人感到无奈与痛苦。最后两句“卅年渐涸相思泪,暗雨秋灯独自眠”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三十年的思念逐渐干涸,孤独的夜晚在暗雨和秋灯下显得格外凄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层次,展现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刻,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记取南园曲径前”——开篇设景,回忆往昔。
- “忍冬花下坐凭肩”——描绘温馨的场景,表达依恋。
- “方池水拂千丝柳”——水与柳的描写,象征柔情。
- “别院人挥四轴鲜”——对比的欢快场景,突出孤独。
- “逢彼怒,负君怜”——情感复杂交织,表达内心的负担。
- “奈何双影奈何天”——无奈的感慨,暗示无法实现的愿望。
- “卅年渐涸相思泪”——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枯竭。
- “暗雨秋灯独自眠”——孤独的夜晚,暗示思念的沉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丝柳”比喻思念的缠绵。
- 拟人:如“水拂柳”,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逢彼怒,负君怜”,工整而对称。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思念与孤独,表现了对爱情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园:象征美好与宁静。
- 忍冬花:代表坚韧与持久的情感。
- 柳:象征柔情和思念。
- 秋灯:暗示孤独和内心的沉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忍冬花”象征什么? A. 美好
B. 坚韧
C. 孤独
答案:B -
“卅年渐涸相思泪”中“卅年”指的是多少年? A. 20
B. 30
C. 40
答案:B -
该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悲伤
C. 中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邓桐芬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出对爱情的深刻思念与无奈。邓桐芬的诗更侧重于自然意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在情感的细腻描写上更加突出。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近代女性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邓桐芬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