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季习四首》

时间: 2025-02-04 17:42:12

摇落难堪更语离,晓风吹月上征衣。

送君直到长亭去,只影愁寻旧路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杜季习四首 刘子翚 〔宋代〕

摇落难堪更语离,晓风吹月上征衣。 送君直到长亭去,只影愁寻旧路归。

白话文翻译:

秋叶摇落令人难以承受,更别说离别的言语。 清晨的风吹动月光,照在远行人的衣裳上。 我送你直到长亭的尽头, 独自一人带着愁绪,寻找回旧路归去。

注释:

  • 摇落:指秋叶凋零。
  • 难堪:难以承受。
  • 语离:说离别的话。
  • 晓风:清晨的风。
  • 征衣:远行人的衣裳。
  • 长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别之地。
  • 只影:孤独的身影。
  • 愁寻旧路归:带着愁绪,寻找回家的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号屏山,宋代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是他在送别友人杜季习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深切感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多有离别之苦。刘子翚在送别友人杜季习时,感慨秋天的萧瑟和离别的悲伤,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萧瑟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切感伤。首句“摇落难堪更语离”,通过“摇落”一词,描绘了秋叶凋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难堪”和“更语离”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难以承受之情。第二句“晓风吹月上征衣”,以清晨的风和月光为意象,烘托出友人远行的情景,增添了离别的凄美。后两句“送君直到长亭去,只影愁寻旧路归”,直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诗人孤独的身影和愁绪,更加深了离别的悲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摇落”和“难堪”表达了秋天的萧瑟和离别的痛苦。
  • 第二句以“晓风”和“月”为意象,烘托出友人远行的情景。
  • 第三句直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长亭作为送别的象征,增添了离别的凄凉。
  • 第四句通过“只影”和“愁寻旧路归”表达了诗人孤独的身影和愁绪。

修辞手法:

  • 比喻:“摇落”比喻秋叶凋零,营造凄凉氛围。
  • 拟人:“晓风吹月”赋予风和月以人的动作,增添诗意。
  • 对仗:“送君直到长亭去,只影愁寻旧路归”形成对仗,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通过秋天的萧瑟和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切感伤和孤独愁绪。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摇落、晓风、月、征衣、长亭、只影、愁寻旧路归。
  • 分析: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秋天的萧瑟和离别的凄凉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摇落”指的是什么? A. 秋叶凋零 B. 风吹动 C. 离别 D. 月光
  2. “晓风吹月上征衣”中的“征衣”指的是什么? A. 远行人的衣裳 B. 战士的盔甲 C. 秋天的落叶 D. 月光的影子
  3. 诗中“长亭”常用作什么场合? A. 休息 B. 送别 C. 聚会 D. 战斗
  4.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平静 C. 愁绪 D. 愤怒

答案:1. A 2. A 3. B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黄鹤楼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

诗词对比:

  • 刘子翚的《送杜季习四首》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刘子翚的诗更多地描绘了秋天的萧瑟和孤独愁绪,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离别的豁达和超然。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刘子翚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