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牡丹 自锡山却返武林,朋辈招邀,勉留十日,劳歌未已,重赋短章》
时间: 2025-01-11 21:43: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碧牡丹
自锡山却返武林,朋辈招邀,勉留十日,劳歌未已,重赋短章
作者:周之琦 〔清代〕
乍送轻帆去。却趁回波住。小别经旬,早是秋光催暮。
醉撷霜萸,怜断红非故。伤心江上尊俎。瘴乡路。
黯黯情味苦。欢场可堪追溯。怨绿眉峰,应念天涯风絮。
甚日重来,寻唾绒窗户。一痕清泪弹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离别后对朋友的思念与伤感。作者刚刚离开锡山,返回武林,朋友们相邀,勉强停留了十天。分别后,已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秋天的光景催促着时光的流逝。醉酒后采摘霜萸,怜惜那断了的红花并不是旧日的情景。伤心的我在江边的酒席上,回想那瘴气弥漫的路途,心中感到一片黯然,情感苦涩。欢聚的场面已难以追溯,怨恨的绿眉峰,想必早已记挂着天涯的风絮。不知何日再来,寻觅那绒窗户,只留下了一痕清泪在弹奏的地方。
注释
字词注释
- 轻帆:轻便的船帆,象征离别。
- 霜萸:霜打的萸果,象征秋天的来临。
- 尊俎:酒席,古代的酒器与食器。
- 瘴乡:指有瘴气的地方,常用来形容环境恶劣。
- 绿眉峰:形容美人的眉毛,暗指情人。
- 绒窗户:指窗帘,形象地表达思念的场景。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瘴乡路”,可能指代古代传说中的瘴气之地,暗示作者对困境的感慨。
- “醉撷霜萸”可以联想到古诗词中常见的秋天物象,表现时光流逝的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之琦,清代诗人,以写景抒情见长,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的结合。他的诗常常流露出对人事的感怀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周之琦从锡山回武林的旅途中,可能是为了表达与朋友相聚的短暂与离别后的惆怅。
诗歌鉴赏
《碧牡丹》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作。诗的开头用“乍送轻帆去”点明离别的场景,轻帆象征着轻松愉快的出发,但随后的“却趁回波住”又透露出不舍与留恋。作者在短暂的小别中,感受到秋光催暮的无奈,时光荏苒,让人倍感伤感。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后的孤独与忧伤。特别是“醉撷霜萸,怜断红非故”的意象,传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伤心江上尊俎”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伤心的酒席上,浮现出往日的欢声笑语,现今却成了无尽的惆怅。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怨绿眉峰,应念天涯风絮”将情感提升到对离散之痛的深刻反思,尤其是对恋人的牵挂,让人倍感心痛。最后一句“寻唾绒窗户,一痕清泪弹处”更是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孤独与思念的交织,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将离别的苦楚与对往日的追忆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抒情能力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乍送轻帆去:离别的瞬间,轻轻的船帆起航。
- 却趁回波住:却留恋在归来的波涛中。
- 小别经旬,早是秋光催暮:小别已过多日,秋天的景色催促着时间。
- 醉撷霜萸,怜断红非故:醉酒后采摘霜萸,怜惜那断了的红花已不再。
- 伤心江上尊俎:伤心的我在江边的酒席上。
- 瘴乡路:提及恶劣的路途,暗含艰辛。
- 黯黯情味苦:心中沉重的情感充满苦涩。
- 欢场可堪追溯:欢聚的场面已难以追溯。
- 怨绿眉峰,应念天涯风絮:怨恨那美丽的眉峰,想必早已记挂远方的风絮。
- 甚日重来,寻唾绒窗户:不知何日再来,寻找那绒窗户。
- 一痕清泪弹处:只留下了一痕清泪在弹奏的地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轻帆,传达出轻松与不舍的对比。
- 拟人:情感被赋予物象,如“绿眉峰”代表美丽的恋人。
- 对仗:如“欢场可堪追溯”与“怨绿眉峰”,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人们在离别后的孤独与对未来重聚的期盼,展现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轻帆:离别的轻快与无奈。
- 霜萸:秋天的象征,暗示时光流逝。
- 尊俎:酒席,表达欢聚的渴望。
- 绿眉峰:美人的象征,寄托思念之情。
- 绒窗户:思念的场景,象征温暖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轻帆”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欢聚
- C. 旅途
-
“怨绿眉峰”中的“绿眉”指的是谁?
- A. 朋友
- B. 情人
- C. 家人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离别与思念
- B. 自然景色
- C. 生活琐事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离别与思念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描写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周之琦与李清照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体现了对离别的深刻感怀,但周之琦的语言更为细腻,情感更为内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周之琦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离别与思念:古诗词中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