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西园晚步》

时间: 2025-01-27 03:53:11

为爱园林好,支筇伴独行。

花香能醉蝶,柳色欲迷莺。

但得青春在,何妨白发生。

斜阳红尽处,一抹暮出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西园晚步 黄庚 〔宋代〕 为爱园林好,支筇伴独行。 花香能醉蝶,柳色欲迷莺。 但得青春在,何妨白发生。 斜阳红尽处,一抹暮云横。

白话文翻译: 因为我喜爱这园林的美好,所以拄着拐杖独自漫步其中。 花香浓郁到能让蝴蝶陶醉,柳树的绿色让黄莺都几乎迷失。 只要青春的感觉还在,又何必在意头上的白发呢? 在夕阳红光消尽的地方,一片晚霞横亘在天际。

注释: 支筇:拄着拐杖。筇,一种竹子,常用来制作拐杖。 迷莺:使黄莺迷失,形容柳树的绿色非常迷人。 但得:只要能够。 青春:这里指年轻的心态或生命的活力。 斜阳:夕阳。 一抹:一片,形容晚霞的形状。 暮云:傍晚的云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是宋代诗人,生平资料不多,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傍晚独自漫步西园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青春不老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春日的傍晚,诗人独自在园林中散步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青春常驻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西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香、柳色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诗中的“花香能醉蝶,柳色欲迷莺”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后两句“但得青春在,何妨白发生”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珍视和对老去的豁达态度,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宋代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首句“为爱园林好,支筇伴独行”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园林的喜爱,并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的情景。 第二句“花香能醉蝶,柳色欲迷莺”通过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花香和柳色的迷人之处。 第三句“但得青春在,何妨白发生”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珍视,即使白发苍苍也不失青春的心态。 最后一句“斜阳红尽处,一抹暮云横”描绘了夕阳下的晚霞,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黄昏氛围。

修辞手法: 拟人:如“花香能醉蝶,柳色欲迷莺”中的“醉”和“迷”,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对仗:如“花香能醉蝶,柳色欲迷莺”中的“花香”与“柳色”,“醉蝶”与“迷莺”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青春常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园林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花香: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柳色:代表着春天的生机和自然的美丽。 斜阳: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时光的流逝。 暮云:代表着傍晚的宁静和自然的壮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支筇”是什么意思? A. 拄着拐杖 B. 拿着书本 C. 背着行李 D. 牵着马匹

  2. “花香能醉蝶,柳色欲迷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的“但得青春在,何妨白发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A. 对老去的恐惧 B. 对青春的珍视 C. 对生活的厌倦 D.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苏轼的《春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黄庚的诗有相似的春日主题。 杜甫的《春望》: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

诗词对比: 黄庚的《春日西园晚步》与苏轼的《春日》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黄庚的诗更注重表达对青春的珍视,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庚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黄庚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