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述》

时间: 2025-01-27 04:21:36

逢人休要说公卿,老去无心慕宠荣。

李不封侯刘不第,千年青史亦传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逢人休要说公卿,老去无心慕宠荣。李不封侯刘不第,千年青史亦传名。

白话文翻译:

遇到人不要谈论公卿的荣耀,年老之后已无心追求那些宠幸和荣誉。李广未能封侯,刘禹锡未能中举,但他们的事迹在千年青史中依然流传。

注释:

字词注释:

  • 逢人:遇到人。
  • 休要:不要。
  • 公卿:古代高官的通称。
  • 老去:年老之后。
  • 无心:没有心思,不再感兴趣。
  • 慕:追求。
  • 宠荣:宠幸和荣誉。
  • 李不封侯:指李广,汉代名将,虽战功赫赫却未得封侯。
  • 刘不第:指刘禹锡,唐代文学家,虽才华横溢却未中进士。
  • 青史:指史书,历史记载。

典故解析:

  • 李不封侯:李广是汉代著名将领,多次立下战功,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封侯,成为历史上著名的遗憾。
  • 刘不第: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才华横溢,但因政治斗争等原因未能中进士,成为文学史上的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在宋代,士人普遍追求功名,但作者通过提及李广和刘禹锡的遗憾,表达了对这种追求的反思和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首句“逢人休要说公卿”直接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即不屑于谈论那些高官的荣耀。次句“老去无心慕宠荣”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在年老之后对这些虚荣的漠视。后两句通过提及李广和刘禹锡的遗憾,暗示了即使没有显赫的功名,历史也会记住那些有才华和贡献的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超脱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逢人休要说公卿”: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谈论高官荣耀的反感,体现了作者的独立思考和超然态度。
  • 第二句“老去无心慕宠荣”: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在年老之后对功名利禄的漠视,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智慧。
  • 第三句“李不封侯刘不第”:通过典故引出了李广和刘禹锡的遗憾,暗示了即使没有显赫的功名,历史也会记住那些有才华和贡献的人。
  • 第四句“千年青史亦传名”:总结了前文,强调了历史的公正和记忆的持久,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超脱的人生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李广和刘禹锡的遗憾与他们的历史地位,突出了历史的公正和记忆的持久。
  • 典故:通过引用李广和刘禹锡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作者通过提及李广和刘禹锡的遗憾,表达了对功名的反思和对历史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公卿:象征功名利禄。
  • 老去:象征人生的晚年和智慧。
  • 青史:象征历史的记忆和公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李不封侯”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广 B. 李斯 C. 李白 D. 李清照

  2. 诗中提到的“刘不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刘禹锡 B. 刘邦 C. 刘备 D. 刘墉

  3.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B. 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C. 对历史的遗忘 D. 对历史的轻视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别业》: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词对比:

  • 黄庚的《漫述》与王维的《终南别业》: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但黄庚通过典故增强了历史感,而王维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庚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黄庚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