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梅深》

时间: 2025-04-28 07:43:54

江湖新识面,恰似旧相知。

腹贮三余学,才工十咏诗。

声名艺太史,家世郑当时。

客路携琴去,终须遇子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郑梅深 黄庚 〔宋代〕

江湖新识面,恰似旧相知。 腹贮三余学,才工十咏诗。 声名艺太史,家世郑当时。 客路携琴去,终须遇子期。

白话文翻译:

在江湖上结识了新朋友,感觉就像老相识一样亲切。 他腹中装满了丰富的学识,才华横溢,擅长创作诗篇。 他的名声在艺术领域如同太史一般显赫,家世背景也如同郑当时那样辉煌。 在旅途中带着琴离去,最终必定会遇到知音子期。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湖:指社会、人世间。
  • 新识面:新认识的人。
  • 腹贮:腹中装有,指学识丰富。
  • 三余学:指博学多才。
  • 才工:才华横溢。
  • 十咏诗:指擅长创作诗篇。
  • 声名艺太史:名声在艺术领域如同太史一般显赫。
  • 家世郑当时:家世背景如同郑当时那样辉煌。
  • 客路:旅途。
  • 携琴去:带着琴离去,象征追求艺术。
  • 遇子期:遇到知音,典故出自《列子·汤问》,子期为伯牙的知音。

典故解析:

  • 遇子期:典故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伯牙与子期的故事,伯牙善琴,子期善听,两人成为知音。这里用“遇子期”比喻遇到真正的知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庚在与郑梅深相识后所作,表达了对新朋友的欣赏和期待,以及对知音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新朋友的深厚情感和对知音的渴望。首联以“江湖新识面,恰似旧相知”开篇,用“新识面”与“旧相知”的对比,突出了新朋友给诗人带来的亲切感。颔联和颈联分别从学识和名声两个方面赞美了郑梅深,展现了诗人的敬佩之情。尾联以“客路携琴去,终须遇子期”作结,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相遇知音的美好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湖新识面,恰似旧相知”:在江湖上结识了新朋友,感觉就像老相识一样亲切。
  2. “腹贮三余学,才工十咏诗”:他腹中装满了丰富的学识,才华横溢,擅长创作诗篇。
  3. “声名艺太史,家世郑当时”:他的名声在艺术领域如同太史一般显赫,家世背景也如同郑当时那样辉煌。
  4. “客路携琴去,终须遇子期”:在旅途中带着琴离去,最终必定会遇到知音子期。

修辞手法:

  • 对比:“新识面”与“旧相知”的对比,突出了新朋友给诗人带来的亲切感。
  • 比喻:“声名艺太史”比喻郑梅深在艺术领域的显赫名声。
  • 典故:“遇子期”使用伯牙与子期的典故,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与知音。诗人通过对新朋友的赞美和对知音的渴望,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湖:社会、人世间。
  • 新识面:新认识的人。
  • 腹贮:学识丰富。
  • 才工:才华横溢。
  • 声名艺太史:艺术领域的显赫名声。
  • 家世郑当时:辉煌的家世背景。
  • 客路:旅途。
  • 携琴去:追求艺术。
  • 遇子期:知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腹贮三余学”指的是什么? A. 丰富的学识 B. 三本书 C. 三种技能 答案:A

  2. “遇子期”典故出自哪里? A. 《史记》 B. 《列子·汤问》 C. 《庄子》 答案:B

  3. 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期待? A. 对旅行的期待 B. 对知音的期待 C. 对艺术的期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赠汪伦》: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诗词对比:

  • 李白《赠汪伦》与黄庚《和郑梅深》: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但李白的《赠汪伦》更多地表现了离别的情感,而黄庚的《和郑梅深》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知音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庚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列子》:了解“遇子期”典故的出处和详细背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