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溪山佳处是湘中》
时间: 2025-01-26 03:15: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入松·溪山佳处是湘中 赵师侠 〔宋代〕
溪山佳处是湘中。今古言同。平林远岫浑如画,更渔村返照斜红。两岸荻风策策,一江秋水溶溶。苍涯石壁景尤雄。人自西东。利名汩没黄尘里,又那知清胜无穷。何日轻舠蓑笠,持竿独钓西风。
白话文翻译
湘中的溪山美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远处的山林和山峰宛如画卷,渔村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两岸的芦苇在风中摇曳,江水在秋天显得格外宽广。苍翠的崖壁景色尤为雄伟。人们来来往往,追逐名利,却不知这清幽胜景的无穷魅力。不知何时能乘着小船,披着蓑衣,手持钓竿,独自在西风中垂钓。
注释
- 溪山佳处是湘中:湘中指湖南地区,以其山水美景著称。
- 平林远岫浑如画:平林指平坦的树林,远岫指远处的山峰,形容景色如画。
- 渔村返照斜红:渔村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斜射的红色。
- 两岸荻风策策:荻风指芦苇在风中摇曳的声音。
- 一江秋水溶溶:溶溶形容江水宽广平静。
- 苍涯石壁景尤雄:苍涯指苍翠的崖壁,景尤雄形容景色非常雄伟。
- 利名汩没黄尘里:利名指名利,汩没指沉没,黄尘指尘世。
- 何日轻舠蓑笠:轻舠指小船,蓑笠指渔夫的装束。
- 持竿独钓西风:持竿指钓鱼,西风指秋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侠,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的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湘中地区的山水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尘世名利的超脱。诗中通过对湘中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湘中山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诗中“平林远岫浑如画”和“渔村返照斜红”等句,生动地描绘了湘中山水如画的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人通过对“利名汩没黄尘里”的批判,表达了对尘世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何日轻舠蓑笠,持竿独钓西风”更是寄托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溪山佳处是湘中:开篇点明湘中山水的美景,为全诗定下基调。
- 今古言同:强调湘中山水的美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
- 平林远岫浑如画:描绘远处的山林和山峰,如画般美丽。
- 更渔村返照斜红:进一步描绘渔村在夕阳下的美景。
- 两岸荻风策策:通过声音描绘两岸芦苇在风中的摇曳。
- 一江秋水溶溶:形容江水在秋天显得格外宽广平静。
- 苍涯石壁景尤雄:描绘苍翠的崖壁景色,显得尤为雄伟。
- 人自西东:人们来来往往,追逐名利。
- 利名汩没黄尘里:批判人们沉溺于名利,迷失在尘世中。
- 又那知清胜无穷:指出人们不知这清幽胜景的无穷魅力。
- 何日轻舠蓑笠:表达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 持竿独钓西风: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平林远岫浑如画”,将景色比作画卷。
- 拟人:如“两岸荻风策策”,将风声拟人化。
- 对仗:如“平林远岫”与“渔村返照”,“两岸荻风”与“一江秋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湘中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尘世名利的超脱。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山:代表自然美景。
- 平林远岫:描绘远处的山林和山峰。
- 渔村返照:描绘渔村在夕阳下的美景。
- 荻风:描绘芦苇在风中的摇曳。
- 秋水:形容江水在秋天显得格外宽广平静。
- 苍涯石壁:描绘苍翠的崖壁景色。
- 黄尘:代表尘世。
- 轻舠蓑笠:代表自由自在的生活。
- 西风:代表秋风,象征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平林远岫浑如画”中的“平林”指的是什么?
- A. 平坦的树林
- B. 平坦的山峰
- C. 平坦的草地
- D. 平坦的河流
-
诗中“渔村返照斜红”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 A. 渔村在夕阳下的美景
- B. 渔村在月光下的美景
- C. 渔村在晨光下的美景
- D. 渔村在雨中的美景
-
诗中“利名汩没黄尘里”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批判?
- A. 自然美景
- B. 尘世名利
- C. 宁静生活
- D. 自由自在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居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描绘江畔景色,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词对比:
- 赵师侠《风入松·溪山佳处是湘中》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色,但赵师侠的诗更多表达对尘世名利的超脱,而王维的诗更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侠的诗作,可以更全面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收录了大量古代山水诗,有助于深入理解山水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