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4-29 01:39:25

秦淮稚柳娇无数。

第一柔条数。

成荫肯向大堤边。

只有玉骢缓缓、许摇鞭。

秋江双桨蘋波软。

桃叶迎如愿。

司花消受福三生。

无奈风幡偏听、落花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秦淮稚柳娇无数。第一柔条数。成荫肯向大堤边。只有玉骢缓缓许摇鞭。秋江双桨蘋波软。桃叶迎如愿。司花消受福三生。无奈风幡偏听落花声。

白话文翻译:

在秦淮河边,嫩柳娇柔无数,第一枝条柔软而纤细;它们愿意在大堤边成荫,只有那匹玉骢马儿,缓缓地摇着鞭子。秋天的江面上,双桨划动,水波轻柔;桃叶如愿地迎接着春风。然而,花神却无奈地听着落花的声音,似乎在感叹着无尽的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稚柳:嫩柳,形容柳树年轻、柔嫩。
  • 柔条:柔软的柳枝。
  • 成荫:树木生长茂盛,能提供阴凉。
  • 玉骢:形容白色的马,通常指骏马。
  • 蘋波:水面上的浮萍,波动轻柔。
  • 桃叶:桃树的叶子,象征春天和生机。
  • 司花:掌管花神。
  • 落花声:落花的声音,寓意时光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秦淮”是指秦淮河,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充满了文人墨客的活动和美丽的传说。诗中“司花”暗指花神,常被描绘为美丽的女子,象征着花的生命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佩英是清代的一位女诗人,其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她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生活与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自然与情感相结合的时期。诗人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虞美人》以秦淮河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秋景象。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柳树的柔美、江水的轻柔以及桃叶的生机,给人一种清新而又柔和的感觉。诗人在描写自然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最后一句“无奈风幡偏听落花声”,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花儿的凋零,寓意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整首诗既有自然之美,又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秦淮稚柳娇无数:描绘了秦淮河边无数的嫩柳,强调其娇美。
  • 第一柔条数:特别提到其中最柔软的柳条,展现细腻之美。
  • 成荫肯向大堤边:柳树愿意在堤边成荫,象征着生命的繁茂。
  • 只有玉骢缓缓许摇鞭:描绘骑马者的悠闲状态,给人一种宁静的生活画面。
  • 秋江双桨蘋波软:秋天的江面上,轻柔的水波荡漾,表现出温柔的意境。
  • 桃叶迎如愿:桃叶随风摇曳,象征着美好的愿望。
  • 司花消受福三生:花神在享受福气,暗示着生命的延续。
  • 无奈风幡偏听落花声:感叹落花的声音,隐含着对生命短暂的感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骢”比喻美丽的马,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拟人:如“司花消受福”,赋予花神以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灵动性。
  • 对仗:如“秋江双桨”和“桃叶迎如愿”,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柔美与生命力。
  • 江水:代表流逝的时光与宁静的心境。
  • 桃叶:象征生机与希望。
  • 落花:寓意生命的短暂与美好的逝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主要自然景物是什么?

    • A. 山
    • B. 柳树
    • C. 花朵
    • 答案:B
  2. “司花”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花神
    • B. 春天
    • C. 美人
    • 答案:A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愤怒
    • C. 无奈
    •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曹佩英的《虞美人》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但曹佩英更多地反映了生死无常的哲思,而李清照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