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虫》

时间: 2025-01-10 20:10:01

物久必自化,化之犹骞腾。

当自厕中蛆,去作盘上蝇。

飞声既混鸡,歛迹何疑冰。

寄言漆园吏,已知鹍与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虫
——梅尧臣

物久必自化,化之犹骞腾。
当自厕中蛆,去作盘上蝇。
飞声既混鸡,歛迹何疑冰。
寄言漆园吏,已知鹍与鹏。

白话文翻译:

万物经过长时间必然会变化,变化后的生命就像飞翔一样。
就像那些在茅厕里生的蛆,最终变成了盘子上的苍蝇。
飞鸣的声音已经与鸡鸣混淆,飞行的踪迹又何必怀疑它是冰呢?
我想对漆园的官吏说,你们已经知道了大鹏与鹍鸟的事情。

注释:

  1. 物久必自化:事物经过长时间自然会发生变化。
  2. 化之犹骞腾:变化之后就像飞翔一样。
  3. 厕中蛆:指在厕所中生长的蛆虫。
  4. 盘上蝇:变成了在盘子上飞的苍蝇。
  5. 飞声既混鸡:飞行的声音与鸡鸣声混在一起。
  6. 歛迹何疑冰:飞翔的踪迹与冰面无异,难以分辨。
  7. 漆园吏:漆园的官吏,可能是指掌管漆树的人。
  8. 鹍与鹏:鹍和鹏都是传说中的大鸟,象征着大志和远大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云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北宋时期,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但知识分子面临着科举的压力与社会的浮躁。梅尧臣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变化与成长的思考,揭示了生命的循环与追求理想的意义。

诗歌鉴赏:

《夏虫》通过对生命变化的观察,传达了深刻的哲理。首句“物久必自化,化之犹骞腾”以物化为引,表明无论是何种生物,都有其变化的过程和结果,暗示生命的成长与进化。接下来的比喻将蛆变成苍蝇,展现了生命的蜕变。蛆在污秽之中生存,最终却能飞舞于天地之间,这一过程映射出一种从卑微到卓越的追求。

“飞声既混鸡,歛迹何疑冰”,此句将飞行与鸡鸣相提并论,提示我们在变化中对事物的认知可能变得模糊,反映出人们在面对变化时的无奈和不确定。然而,“已知鹍与鹏”则是一种鼓励,象征着追求理想与志向,最终能实现更高的飞翔。

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既有对变化的思考,也有对理想追求的激励,作品的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物久必自化:强调时间的力量,长久的事物必然变化。
  2. 化之犹骞腾:变化后的状态是积极向上的,暗示努力追求的正面结果。
  3. 当自厕中蛆,去作盘上蝇: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做对比,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变化过程。
  4. 飞声既混鸡:生活中的声音交错,象征认知的模糊。
  5. 歛迹何疑冰:飞行的痕迹与冰面无异,带有哲理的思考。
  6. 寄言漆园吏:直接对话,呼吁关注更高的追求。
  7. 已知鹍与鹏:表明理想的实现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蛆与苍蝇的变化比作生命的成长。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称感,使之更具韵律美。
  • 象征:鹍与鹏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赋予诗歌更深层的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生命的变化与成长,强调在变化中要坚定追求理想的信念。通过对低微生物变成飞虫的描绘,表现出努力与奋斗的必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卑微与隐秘的生命,代表着潜在的变化。
  • 苍蝇:象征着成长后的状态,虽不高尚却是变化的结果。
  • 鹍与鹏:象征理想与远大的追求,代表着人们的志向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蛆”最终变成了什么? a) 蛇
    b) 苍蝇
    c) 蜜蜂

  2. “飞声既混鸡”在诗中表达了什么? a) 飞行的声音与鸡鸣混合
    b) 鸡的叫声很大
    c) 飞鸟在天上自由飞翔

  3. 诗中的“鹍与鹏”象征什么? a) 追求理想
    b) 生活的琐碎
    c) 小鸟

答案:

  1. b) 苍蝇
  2. a) 飞行的声音与鸡鸣混合
  3. a) 追求理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同样表现对自然的向往与人生的哲理,强调归隐与田园生活。
  • 《鹿柴》:描写自然景色,表现静谧与和谐,传达一种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梅尧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