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晚访韩持国忽道损见过不克往持国示诗因答》

时间: 2025-01-26 06:06:11

西云沉日脚,命仆驾我车。

我车已在庭,有客方诣庐。

谈笑不觉夕,鸡黍且烦渠。

重约勿以怪,但当摘园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云沉日脚,命仆驾我车。
我车已在庭,有客方诣庐。
谈笑不觉夕,鸡黍且烦渠。
重约勿以怪,但当摘园蔬。

白话文翻译:

西边的云彩压低了太阳,我吩咐仆人驾车。
我的车已经在院子里,有客人正来我家。
谈笑间不知夕阳已落,晚餐的米饭和鸡肉还需烦扰你。
重申一次,请不要见怪,只是想摘些园里的蔬菜。

注释:

  • 西云:指西边的云朵。
  • 沉日脚:太阳在西方逐渐下沉。
  • 命仆:命令仆人。
  • 驾我车:驾驭我的车。
  • 诣庐:前来我家(庐指屋子)。
  • 鸡黍:指米饭和鸡肉,古代常用的食物。
  • 烦渠:打扰你。
  • 重约勿以怪:再次请求你不要见怪。
  • 摘园蔬:摘一些园里的蔬菜。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描写的情境反映了古代文人生活的一种闲适状态。诗中的“鸡黍”常用以指代简单的家常饭菜,表现了生活的朴素与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天梅,宋代诗人,生于松江(今上海),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同时也反映了他的为人处世态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晚年,表达了他与友人相聚的愉快心情,展现了对友人的热情与对生活的热爱。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一种轻松愉快的语调描绘了一个温馨的聚会场景。诗的开头用“西云沉日脚”描绘了傍晚的宁静与优美,仿佛为整首诗营造了一个温暖的氛围。接着,诗人吩咐仆人驾车,显示了他作为主人的身份和对生活的从容态度。随后诗人提到客人已至,表明他与友人间的亲密关系,谈笑间不觉已是夕阳西下,描绘了时光流逝的无奈和生活的恬淡。最后一句“重约勿以怪,但当摘园蔬”则是对友人的一种温情邀请,表达了他对友人来访的珍视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诗中娓娓道来,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温暖的乡村气息,仿佛置身于诗人的庭院之中,感受着友谊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西云沉日脚”:描绘了傍晚时分,太阳西沉,云彩弥漫的自然景象。
    • “命仆驾我车”:显示出诗人的生活状态,仆人正在为其服务。
    • “我车已在庭,有客方诣庐”:表明诗人已有车准备迎接来客,显示出热情好客的态度。
    • “谈笑不觉夕”:在轻松的聚会中,时间悄然流逝。
    • “鸡黍且烦渠”:表明晚餐的准备,尽显生活的平凡与温馨。
    • “重约勿以怪,但当摘园蔬”:再次请求友人不要见怪,表现出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命仆驾我车”与“有客方诣庐”,句式对称,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 拟人:将时间的流逝拟人化,表现出对时光的无奈。
    • 比喻:使用“鸡黍”比喻平常的家常饭菜,传达出一种朴素的生活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宁静和变化,代表自然的无常。
  • :体现了诗人的身份和地位,反映了他对生活的从容。
  • 鸡黍: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朴素的生活。
  • 园蔬:代表着自然的馈赠,体现了对生活简单美好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西云沉日脚”描绘的是哪个时段的景象?

    • A. 清晨
    • B. 中午
    • C. 傍晚
    • D. 深夜
  2. 诗人对友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冷漠
    • B. 疏离
    • C. 热情
    • D. 恼怒
  3. “重约勿以怪”中的“怪”指的是什么?

    • A. 不满
    • B. 生气
    • C. 见怪
    • D. 疑虑

答案

  1. C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色与生活的恬淡。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与陶渊明,两者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梅尧臣更多地融入了友人关系的温情,而陶渊明则更显孤独与自我反思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梅尧臣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