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判官赴饶州》

时间: 2025-01-26 06:15:28

昔日里中旧,今为幙下英。

烟波归楚国,风月满都城。

食有江鱼美,时无羽檄惊。

他年傥行县,肯使折腰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施判官赴饶州
梅尧臣

昔日里中旧,今为幙下英。
烟波归楚国,风月满都城。
食有江鱼美,时无羽檄惊。
他年傥行县,肯使折腰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望。往日的亲切感如今转换为身处官场的孤独与责任。烟波浩淼的江水让我想起了楚国的故乡,城中风景如画,月色迷人。美味的江鱼常常让人垂涎,但在这官场中,却没有朝廷的召唤与惊扰。若干年后我若仍在地方任职,是否会有心人来迎接我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昔日:指以前的日子。
  • 幙下:幙,古代官员的幕府或帐篷,意指在官场中。
  • 烟波:指江水的波涛,形容水面的烟雾朦胧。
  • 羽檄:古代官府的文书,特指朝廷的通告。
  • 折腰迎:折腰,指屈身迎接,表示尊重。

典故解析:

  • 楚国:古代楚国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地方,诗人提及楚国,带有对故乡的思念。
  • 风月: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色,具有浪漫色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梅溪,宋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与律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乡土、山水为题材。他的诗歌受到了当时文人环境的影响,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梅尧臣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施判官赴饶州》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索的诗作。诗人在描述自己官场生活的同时,流露出对故乡的无限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首句“昔日里中旧,今为幙下英”中,诗人用“昔日”与“今”为对比,揭示了人生的变化与对过往的缅怀。在“烟波归楚国,风月满都城”中,“烟波”与“风月”的描写,不仅展现出自然美的意境,也隐含了诗人对楚地的深情。后两句通过对美味的江鱼的描绘与对官场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失落感与对未来的期待,尤其是“他年傥行县,肯使折腰迎”,更是流露出他对人情冷暖的思考。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思索,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日里中旧:回忆过去的日子,感到亲切。
  2. 今为幙下英:现在身处官场,成为一名官员。
  3. 烟波归楚国:江水的波涛使人想起楚国的故乡。
  4. 风月满都城:城中风景如画,月色迷人,意境美好。
  5. 食有江鱼美:享受江边的美味鱼。
  6. 时无羽檄惊:没有朝廷的召唤,心中宁静。
  7. 他年傥行县:未来若我仍在地方任职。
  8. 肯使折腰迎:希望有人来尊重我,迎接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烟波归楚国,风月满都城”,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江鱼的美味与官场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突显生活的对立。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故乡的思念、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展开,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的情感寄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波:象征自然的广阔与自由,代表诗人对故乡的向往。
  • 风月:体现了美好的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江鱼: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体现,也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楚国”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湖北
    • B. 河南
    • C. 山东
    • D. 江苏
  2. “食有江鱼美”中,江鱼象征了什么?

    • A. 生活的艰辛
    • B. 美好的生活
    • C. 官场的冷清
    • D. 对故乡的思念
  3. 诗中提到的“羽檄”是指什么?

    • A. 餐饮
    • B. 书信
    • C. 召唤
    • D. 文书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梅尧臣的《施判官赴饶州》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局的感慨,但杜甫更多地关注国家的衰败与人民的苦难,而梅尧臣则更侧重个人的情感与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宋词选》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梅尧臣的《施判官赴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