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贺彭子寿伯埙叔侄新居》
时间: 2025-02-04 15:44: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 贺彭子寿伯埙叔侄新居
作者:梁寅 〔元代〕
羡楼台有地,不改换旧林塘。
想叔父东山,郎君玉树,筹画非常。
云霄正期勋业,见先恢庭户揽风光。
苍霭昼生翠牖,丹霞晓映雕梁。
春莺求友候春阳。应恋木千章。
宜永日图书,凉飙丝竹,皓月壶觞。
蓬莱宛然异境,爱琪花瑶草近人香。
老矣犹夸能赋,忆君梦到华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对新居的赞美与对朋友的祝福。词中提到,欣羡那位朋友的楼台座落在美丽的地方,不再改变那片旧林塘。想起叔父在东山的风采,郎君如同玉树般出众,构思宏伟的蓝图。云霄似乎正是事业蓬勃的时刻,看到他们的庭院宽敞,能够迎接风光。苍翠的云霭生出绚丽的窗户,晨曦的丹霞映照着雕梁。春天的黄莺渴望春阳的温暖,也许会恋上那千姿百态的木。适合在阳光下读书,享受清凉的微风,听着丝竹乐声,举起壶觞共饮。在这宛如蓬莱的异境中,欣赏那如琪花瑶草般芬芳的近人香气。即使已经老去,仍然自夸能写诗,回忆起你在华堂的梦境。
注释
- 羡:羡慕
- 楼台:指建筑物
- 不改换:不再改变
- 东山:指某位叔父的居住地,意指隐居或高洁
- 筹画:筹划、设计
- 云霄:高空,象征事业
- 苍霭:淡淡的云雾
- 翠牖:绿色的窗户
- 丹霞:红色的云彩
- 春莺:春天的黄莺
- 木千章:形容多姿多彩的春天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
- 老矣:年老了
- 华堂:华丽的大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梁寅(约1285—1342),元代诗人,字廷倩,号半山,浙江人。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梁寅为彭子寿伯庆贺新居之际,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美好生活的祝福,体现了元代士人的友情和人际关系的温暖。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是一首充满人情味和自然美的词作。词的开头,诗人羡慕朋友的新居,表明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接着通过对叔父与郎君的描写,展示了他们的非凡气度与杰出才能,体现了家庭与友谊的深厚情感。
词中通过描绘云霄、苍霭、丹霞等自然景观,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氛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环境的感受。尤其是对春莺求友、图书、凉风、丝竹等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渗透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最后,诗人在词的尾声中回忆自己的年轻岁月,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词在欢乐之中又透着一丝感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表达对朋友新居的羡慕,强调环境优美,心情愉悦。
- 第二联:描绘叔父与郎君的高洁气度,赞美其宏伟理想。
- 第三联:通过自然景观描写,展现美好的生活境界。
- 第四联:描绘春天的生机,展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 第五联: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怀念,流露出感伤之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玉树,强调其出众。
- 拟人:春莺求友,赋予鸟类情感。
- 对仗:如“苍霭昼生翠牖,丹霞晓映雕梁”,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以自然美和人际情感为主线,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楼台:象征高雅的生活环境。
- 云霄:象征事业的成就与希望。
- 春莺: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友谊的渴望。
- 蓬莱:象征理想中的美好生活与梦想的实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山”指的是哪里?
A. 朋友的居所
B. 诗人的故乡
C. 传说中的山 -
词中“春莺求友候春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渴望
B. 对友情的期待
C. 对自然的感慨 -
诗人对新居的态度是?
A. 失望
B. 羡慕
C. 无所谓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描绘春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朋友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梁寅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但梁寅的作品更注重自然景观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
- 《古诗词鉴赏指南》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木兰花慢 贺彭子寿伯埙叔侄新居》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