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其九》
时间: 2025-04-27 14:46: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临玄菟郡,南戍朱鸢城。
共此无期别,俱知万里情。
昔尝游令尹,今时事客卿。
不特贫谢富,安知死羡生。
怀秋独悲此,平生何谓平。
白话文翻译:
北边是玄菟郡,南边是在守卫朱鸢城。
我们都面临无期的离别,彼此都懂得那种万里之外的情感。
曾经我游览过令尹的地方,如今却沦为客卿。
不仅仅是因为贫穷而妒忌富贵,又怎能知道死去的人羡慕活着的人呢?
在这个秋天,我独自感到悲伤,这一生又该如何定义“平”呢?
注释:
- 玄菟郡:古地名,位于今吉林省。
- 朱鸢城:古代城池名,具体位置不详。
- 令尹:古代官职,类似于地方长官。
- 客卿:指被聘请的客位官员,地位低于本地官员。
- 贫谢富:意指贫穷的人对富裕的人的嫉妒。
- 怀秋:秋天的情感,常常与伤感、怀旧联系在一起。
- 平生何谓平:对一生的反思,质疑什么才是真正的平静或平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庾信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擅长诗歌、文赋等,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庾信的诗风典雅、抒情,常用典故,表达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庾信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失意之时,诗中流露出对离别、孤独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离散情感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描绘了北方和南方的地理位置,通过对地点的描写,引入离别的主题。接下来的“共此无期别,俱知万里情”,则强调了心灵相通的情感,无论身处何地,真挚的情感总能跨越千里。
“昔尝游令尹,今时事客卿”一句,折射出作者地位的变迁与生活的无奈,曾经的荣耀与如今的卑微形成鲜明对比。随后的“不特贫谢富,安知死羡生”更是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揭示了财富与地位的相对性,提醒人们死去与活着之间的羡慕与嫉妒。
最后两句“怀秋独悲此,平生何谓平”,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困惑与思索。在秋天这个象征着凋零与思念的季节,作者独自陷入了悲伤之中,反映出对“平生”的深刻质疑,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是在对人生哲学的探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北临玄菟郡,南戍朱鸢城:描绘地理位置,暗示离别的遥远。
- 共此无期别,俱知万里情:表达对离别情感的共鸣。
- 昔尝游令尹,今时事客卿:反映身份的变化与无奈。
- 不特贫谢富,安知死羡生:探讨生死之间的羡慕与嫉妒。
- 怀秋独悲此,平生何谓平:秋天的悲伤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与质疑。
-
修辞手法:该诗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离别和生命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揭示了财富与地位的相对性。
意象分析:
- 离别: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与割舍。
- 秋天:通常与忧伤、思念相关,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万里情:象征着心灵的共鸣与无形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玄菟郡”位于今哪个省?
- A) 吉林
- B) 辽宁
- C) 黑龙江
- D) 安徽
-
“昔尝游令尹”中的“令尹”指的是什么?
- A) 皇帝
- B) 地方长官
- C) 文人
- D) 军人
-
诗中“安知死羡生”的意思是?
- A) 死去的人嫉妒活着的人
- B) 活着的人羡慕死去的人
- C) 死亡没有意义
- D) 生活是苦的
答案:
- A) 吉林
- B) 地方长官
- A) 死去的人嫉妒活着的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与离别情感的表达。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探讨离别与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庾信的这首诗更加强调对生命的思考与哲理,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故乡和亲情的直接情感。两者在情感基调及表达手法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与主题深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庾信与他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