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李璟 〔唐代〕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白话文翻译:
风压着轻云贴着水面飞翔,刚刚放晴的池馆里燕子争抢着泥土。沈郎多病,连衣服都承受不住。沙滩上还未听到鸿雁传来的消息,竹林间不时传来鹧鸪的啼叫。这种情感只有落花才能理解。
注释:
- 风压轻云贴水飞:形容风力强劲,云彩似乎被压得贴近水面飞翔。
- 乍晴:刚刚放晴。
- 池馆:池边的建筑。
- 燕争泥:燕子争抢筑巢用的泥土。
- 沈郎:指南朝诗人沈约,此处诗人自比,暗示自己体弱多病。
- 不胜衣:形容身体极度虚弱,连衣服都承受不住。
- 鸿雁信:指远方传来的书信。
- 鹧鸪啼:鹧鸪的叫声,常用来表达孤独和哀愁。
- 此情惟有落花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只有落花能理解他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璟,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中的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在病中感受到风的强劲、燕子的忙碌、鸿雁的无信和鹧鸪的啼叫,这些景物触动了他的孤独和无奈,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病中诗人的内心世界。首句“风压轻云贴水飞”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风的强劲,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压抑。次句“乍晴池馆燕争泥”描绘了燕子的忙碌,与诗人的病态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中的孤独感。后两句“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通过鸿雁的无信和鹧鸪的啼叫,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最后一句“此情惟有落花知”以落花为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只有落花能理解他的情感,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哀愁和无奈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风压轻云贴水飞”描绘了风的强劲,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压抑。
- 次句“乍晴池馆燕争泥”描绘了燕子的忙碌,与诗人的病态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中的孤独感。
- 第三句“沈郎多病不胜衣”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病态和虚弱。
- 第四句“沙上未闻鸿雁信”通过鸿雁的无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消息的渴望和失望。
- 第五句“竹间时有鹧鸪啼”通过鹧鸪的啼叫,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 最后一句“此情惟有落花知”以落花为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只有落花能理解他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风压轻云贴水飞”中的“风压轻云”比喻风的强劲。
- 拟人:如“燕争泥”中的“争”赋予燕子以人的行为。
- 对仗:如“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中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病中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无奈。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 风:象征着强劲和压抑。
- 燕子:象征着忙碌和生机。
- 鸿雁:象征着远方和消息。
- 鹧鸪:象征着孤独和哀愁。
- 落花:象征着孤独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沈郎多病不胜衣”中的“沈郎”指的是谁? A. 沈约 B. 沈括 C. 沈佺期 D. 沈德潜 答案:A
-
诗中“沙上未闻鸿雁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期待 C. 失望 D. 平静 答案:C
-
诗中“此情惟有落花知”中的“此情”指的是什么? A. 孤独 B. 无奈 C. 喜悦 D. 平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 杜甫的《春望》: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璟的《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但李璟的诗更多表达了孤独和无奈,而李清照的诗则更多表达了清新和淡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璟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