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帝求贤诏》
时间: 2025-01-10 23:14: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白话文翻译:
据说,作为君王,没有比周文王更伟大的,作为诸侯,没有比齐桓公更伟大的,他们都是依靠贤人而成就名声的。现在天下的贤人智慧,难道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吗?问题在于君主不与他们交往,士人如何能得到提拔呢?现在我依靠天命和贤士大夫,已经平定了天下,成为一家。我希望国家能够长久,世世代代祭祀宗庙不断绝。贤人已经与我共同平定了天下,如果不与我共同安定和利用它,这说得过去吗?贤士大夫如果有愿意跟随我游历的,我能够使他们尊贵显赫。我布告天下,让所有人明白我的意图。御史大夫昌传达给相国,相国酂侯传达给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传达给郡守,如果有德行显著的人,必须亲自劝说,为他们准备车马,送到相国府,记录他们的行为和年龄,如果有而不报告,一经发现就免职。年老体弱或有病的,不要送来。
注释:
- 盖闻:据说。
- 王者:君王。
- 伯者:诸侯。
- 周文:周文王。
- 齐桓:齐桓公。
- 贤人:有才能的人。
- 人主:君主。
- 士:士人,指有才能的人。
- 天之灵:天命。
- 贤士大夫:有才能的官员。
- 宗庙:祭祀祖先的地方。
- 亡绝:不断绝。
- 御史大夫:官名,负责监察。
- 相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 酂侯:人名,可能是相国的封号。
- 御史中执法:官名,负责法律的执行。
- 郡守:地方行政长官。
- 行义年:行为和年龄。
- 癃病:体弱或有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班固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他的主要作品包括《汉书》,这是一部记载西汉历史的官方史书。班固的文学风格严谨,善于运用典故和历史事件来表达政治观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班固为了表达对贤才的重视和对君主与贤才关系的思考而创作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贤才的选拔和使用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关键,班固通过这首诗强调了君主应当主动寻求和尊重贤才,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君王和诸侯的成功案例,强调了贤才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班固指出,现代的君主也应该像古代的周文王和齐桓公一样,重视和利用贤才。诗中,班固提出了君主应当主动与贤才交往,以便他们能够为国家服务。他还强调了贤才与君主共同平定天下后,应当继续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定和繁荣。最后,班固通过布告天下的方式,表达了君主对贤才的尊重和期望,以及对不报告贤才情况的官员的惩罚,显示了班固对贤才选拔机制的重视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思熟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 这句话通过对比周文王和齐桓公的成就,强调了贤才在君王和诸侯成功中的关键作用。
-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
- 班固提出,现代也有许多有才能的贤人,不仅仅是古代才有。
-
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
- 班固指出,问题在于君主不与贤才交往,导致贤才无法得到提拔。
-
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
- 班固表达了自己依靠天命和贤士大夫平定天下的决心。
-
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 班固希望国家能够长久,世世代代祭祀宗庙不断绝。
-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
- 班固认为,贤人已经与他共同平定了天下,应当继续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定和繁荣。
-
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 班固承诺,如果有贤士大夫愿意跟随他,他将使他们尊贵显赫。
-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 班固通过布告天下的方式,让所有人明白他的意图。
-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
- 班固指示各级官员,如果有德行显著的人,必须亲自劝说,为他们准备车马,送到相国府,记录他们的行为和年龄,如果有而不报告,一经发现就免职。
-
年老癃病,勿遣。
- 班固特别指出,年老体弱或有病的,不要送来。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周文王和齐桓公的成功,强调了贤才的重要性。
- 排比:使用排比句式,如“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和强调效果。
- 设问:通过设问句“岂特古之人乎?”和“可乎?”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贤才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君主应当主动寻求和尊重贤才,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班固通过历史典故和现实情况的结合,表达了对贤才选拔机制的重视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思熟虑。
意象分析:
- 周文王、齐桓公:作为古代贤君的典范,象征着贤才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 宗庙:象征着国家的稳定和延续。
- 天之灵:象征着天命和合法性。
- 贤士大夫:象征着有才能的人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班固在这首诗中提到的古代君王是谁? A. 周文王 B. 秦始皇 C. 汉武帝 D. 唐太宗
-
班固认为现代的君主应当如何对待贤才? A. 忽视他们 B. 主动与他们交往 C. 限制他们的发展 D. 驱逐他们
-
班固在这首诗中提到的“宗庙”象征着什么? A. 国家的稳定和延续 B. 战争的胜利 C. 经济的繁荣 D. 文化的兴盛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
- 《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诗词对比:
- 与《高帝求贤诏》相似主题的诗词有《论语》中的“为政以德”和《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都强调了贤才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汉书》:班固的主要历史著作,详细记载了西汉的历史。
-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强调了德治和人才的重要性。
- 《孟子》:孟子的主要著作,强调了仁政和人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