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湘有余怨,岂是圣人心。
竹路猿啼古,祠宫蔓草深。
素风传旧俗,异迹闭荒林。
巡狩去不返,烟云怨至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游览湘江后心中满怀的怨恨,难道这怨恨是古圣人的心情吗?在那条竹林小路上,古老的猿啼声依然在回荡,祠庙的宫殿被杂草深深覆盖。清风传承着旧日的风俗,然而异样的迹象却封闭在荒林之中。巡狩的圣人已然不再返回,心中的怨恨至今仍在烟云之间徘徊。
注释:
- 游湘:指游览湘江,湘江是中国湖南省的一条重要河流。
- 余怨:心中仍然存在的怨恨。
- 岂是圣人心:难道这是圣人的心情吗?暗指古代圣人所追求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竹路:竹林小路。
- 猿啼:猿猴的叫声。
- 祠宫:祭祀的庙宇。
- 蔓草深:杂草生长茂密,深深覆盖。
- 素风:清风,传承古老的风俗。
- 异迹:不同寻常的迹象。
- 巡狩:古代帝王巡游狩猎。
- 烟云:比喻模糊的记忆或怨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熊渠,生活在两汉时期,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他的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追怀与感慨,风格典雅而深沉。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对古代圣人(如舜)的怀念之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在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湘江的自然景色与古代遗迹,表达对人事变化的感慨。
诗歌鉴赏:
《舜庙怀古》是一首深具历史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湘江的游历,继而引发对古代圣人舜的追忆,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惋惜与对人世无常的思考。开篇的“游湘有余怨”便直接引入了诗人的情感,游览湘江本是愉悦之事,但却因心中怨恨而感到不快,这种情感的反差使得全诗的基调显得更加沉重。
接下来的描写中,“竹路猿啼古,祠宫蔓草深”,通过自然景象与古迹的结合,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猿猴的啼叫声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如今的衰败。诗中反复提到的“旧俗”和“异迹”,则揭示了传统与现实之间的断裂,令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沉重感。
最后“巡狩去不返,烟云怨至今”一联,诗人以巡狩作为古代帝王的象征,表示他们的离去使得昔日的辉煌不复存在,留给后人的只是无尽的叹息与怨恨,烟云缭绕,恍若不可追寻。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以游湘引入,表现诗人内心的不平;
- 第二联通过描绘古老的猿啼与杂草覆盖的祠庙,展现历史的沧桑;
- 第三联则提到传统习俗的延续与荒凉的对比,反映出人世的变迁;
- 最后一联总结整首诗的情感,强调了对古圣人离去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烟云”比喻模糊的记忆与怨恨;
- 拟人:猿啼声似乎在感叹古今的变化;
- 对仗:上下联的对仗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湘江的游历与古代圣人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惋惜与对现实的无奈,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忧伤与思考。
意象分析:
- 湘江:象征着历史与时间的流逝;
- 猿啼:代表对往昔的追忆与感慨;
- 祠宫:古代文化与信仰的象征;
- 烟云:隐喻模糊的记忆与无法追寻的历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游湘有余怨”的意思是: A. 游览湘江很愉快
B. 游览湘江后心中有怨恨
C. 游湘是为了寻找圣人
D. 游湘只是为了消遣 -
“竹路猿啼古,祠宫蔓草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赞美自然
B. 感叹历史的沧桑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传统的讽刺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对比刘熊渠的《舜庙怀古》与王之涣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古代圣人的怀念,后者则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汉诗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