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次梅村韵》

时间: 2025-01-27 03:35:01

情脉脉。

兰成本是江南客。

江南客。

乌啼门外,断肠横笛。

秦淮十里杨花白。

濛濛细草春烟湿。

春烟湿。

板桥人散,月明骚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情脉脉。兰成本是江南客。江南客。乌啼门外,断肠横笛。秦淮十里杨花白。濛濛细草春烟湿。春烟湿。板桥人散,月明骚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思念,情感细腻动人。兰花原本就是江南的客人,夜晚乌鸦在门外啼叫,令人肝肠寸断,犹如横笛的悲鸣。秦淮河畔十里杨花如雪,细细的春草在春烟中显得湿润。随着人们散去,板桥上的月光下,传来悠扬的瑟声,令人心醉。

注释:

  • 情脉脉:情感绵绵不绝。
  • :指兰花,象征清雅、孤傲,寓意作者的情感。
  • 江南客:江南地区的人,或指作者自己。
  • 乌啼:乌鸦的啼叫声,常象征悲伤。
  • 断肠横笛:横笛发出的音乐象征着哀愁,令人心痛。
  • 秦淮:指秦淮河,位于南京,历史悠久,风景秀丽。
  • 杨花白:杨花飘落,似雪花般洁白。
  • 濛濛细草春烟湿:春天的细草在烟雾中显得潮湿,营造出朦胧的意境。
  • 板桥人散:指人在板桥上散去,暗示离别的哀伤。
  • 月明骚瑟:月光明亮,瑟声悠扬,意境凄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绮,清代女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描写情感和自然,风格细腻柔美。其诗词常蕴含深厚的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过往的追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吴绮对往昔的回忆中,描绘了她对江南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感伤,反映了清代女性在社会变迁中的情感世界。

诗歌鉴赏:

《忆秦娥 次梅村韵》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象的诗作,展现了吴绮细腻的观察力与深刻的情感体验。诗的开头“情脉脉”便直接引入了情感的主题,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柔和而细腻的情感流淌。接下来的“兰成本是江南客”则通过兰花,象征着作者对江南的眷恋与归属感。

诗中“乌啼门外,断肠横笛”一句,描绘了夜深人静时,乌鸦的啼叫声与横笛的哀鸣相交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极具感染力,使人感同身受。再者,“秦淮十里杨花白”,用杨花的白色来描绘春天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脆弱。

最后,诗中“月明骚瑟”将夜晚的宁静与音乐的悠扬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让人沉醉的意境,令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诗人创造的情境之中。整体而言,吴绮用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构建了一个感伤而富有诗意的场景,表现出对江南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情脉脉:表达了情感的绵延,暗示着思念的深沉。
  2. 兰成本是江南客:兰花象征江南,隐喻作者的身份和归属。
  3. 乌啼门外,断肠横笛:乌鸦的啼叫与横笛的哀鸣,增强了情感的悲伤。
  4. 秦淮十里杨花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同时暗含离别之愁。
  5. 濛濛细草春烟湿:细草受春烟滋润,营造出一种潮湿而朦胧的意境。
  6. 板桥人散,月明骚瑟:夜晚的安静与音乐相融合,形成一种孤独而美丽的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兰花比喻作者的情感。
  • 拟人:乌鸦的啼叫和横笛的哀鸣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月明骚瑟”,构成了和谐的音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传达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花:象征孤傲与清雅,寓意着作者的情感。
  • 乌鸦:常象征悲伤,暗示离别的情感。
  • 杨花:象征春天的短暂与美好。
  • 春烟: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象征着柔情与思念。
  • 月光:代表宁静与思考,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忆秦娥 次梅村韵》中的“兰”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江南
    • C. 离别
    • D. 思念
  2. 诗中“乌啼门外,断肠横笛”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愤怒
    • C. 悲伤
    • D. 平静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生活的快乐
    • B. 对江南的思念
    • C. 对朋友的怀念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较,吴绮的作品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清照则更偏向于个人情感的直接抒发。两者都展现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独特立场和深刻情感。

参考资料:

  • 诗词分析书籍:《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相关文献:吴绮诗词研究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