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闺怨》

时间: 2025-02-04 16:32:38

迎风哢。

隔帘长自莺声鬨。

莺声鬨。

起来无力,睡来无梦。

记得当年南浦送。

双斟鹊脑情千种。

情千种。

低眉款语,几声珍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闺怨
作者: 董以宁 〔明代〕

迎风哢。隔帘长自莺声鬨。
莺声鬨。起来无力,睡来无梦。
记得当年南浦送。
双斟鹊脑情千种。
情千种。低眉款语,几声珍重。

白话文翻译

迎着风轻声哼唱,隔着窗帘听见黄莺的叫声。
黄莺鸣叫,起来时无力,睡时无梦。
记得当年在南浦送别的情景。
双双举杯,心中情意千种。
情意千种,低头细语,几声叮嘱珍重。

注释

字词注释

  • :轻声吟唱。
  • 莺声:黄莺的鸣叫声。
  • 南浦:指南边的水边,常用作送别的场所。
  • 鹊脑:一种酒,象征着情感深厚的饮酒。

典故解析
“南浦送”出自古代诗词中常见的送别场景,象征着离别的伤感和依依不舍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以宁,明代女诗人,生平不详,但她在诗歌创作中展现出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常以女性的视角描绘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作者的闺怨之情,表现了女性在离别时的孤独与无奈,契合当时社会中女性的处境与情感。

诗歌鉴赏

《忆秦娥•闺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闺怨诗,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展现了女性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去的怀念。开篇通过“迎风哢”的轻声吟唱,传达出一种幽怨的氛围。隔着窗帘听到莺声,仿佛是在诉说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晨起和夜梦中的无力与空虚,暗示着内心的失落与孤独。

“记得当年南浦送”一句,带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在那段时光里,诗人和友人之间的情感是如此深厚,双斟鹊脑的情景,象征着彼此间的情谊与祝愿。整首诗以情感为主线,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深沉的思念与不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迎风哢”:轻声吟唱,透出一种柔美的情感。
  • “隔帘长自莺声鬨”:窗外黄莺的鸣叫,起伏动人,映衬出内心的孤寂。
  • “起来无力,睡来无梦”:描绘了诗人每天的无力感和夜晚的无梦,无形中加深了孤独感。
  • “记得当年南浦送”:带出对往昔的怀念,情感愈加浓烈。
  • “双斟鹊脑情千种”:饮酒时情感丰富,象征着深厚的友谊与情意。
  • “低眉款语,几声珍重”:表达了对友人的珍重与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酒,形象地表达情谊的深厚。
  • 拟人:黄莺的鸣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的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女性在离别时的无奈与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声: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却因离别而显得凄凉。
  • 南浦:代表着过往的美好回忆,是情感寄托的地方。
  • 双斟鹊脑:象征着情感的深厚与友谊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莺声”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答案:B

  2. “记得当年南浦送”中“南浦”指代什么?
    A. 河流
    B. 送别的地点
    C. 旅行的目的地
    答案:B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离别与思念
    B. 爱情的甜蜜
    C. 自然之美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钗头凤•世情薄》——李清照
  2. 《红楼梦》中的诗词——曹雪芹

诗词对比
“忆秦娥•闺怨”与李清照的《钗头凤•世情薄》均表现出女性在离别中的内心苦闷,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友谊的怀念,而后者则更多表现了爱情的失落与无奈。

参考资料

  1. 《明代女诗人研究》
  2. 《中国古典诗词选》
  3.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