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蓬莱 题赠徐涵之小蓬莱别业》
时间: 2025-02-04 16:59:51意思解释
醉蓬莱 题赠徐涵之小蓬莱别业
作者: 毛奇龄 〔清代〕
原文展示:
是南州高士,东海名家,西河旧里。
茅屋数椽,纵亭台无几。
墙外疏桐,檐前蔹蔓,到处成阴翳。
人道蓬莱,逍遥散诞,不过如此。
堪叹年时,燕齐吴楚,汗漫天涯,倦游知止。
一任人间,似桑田海水。
家有山妻,门无杂客,架上馀书史。
安乐窝成,吾其从老,于是乡矣。
白话文翻译:
这位在南方的高士,是东海的名家,也是西河的旧友。这里只有几间茅屋,虽然亭台楼阁不多,但墙外的稀疏梧桐和檐前的藤蔓处处投下阴影。人们说蓬莱仙境、逍遥自在,不过如此而已。令人感叹的是,经历了燕、齐、吴、楚,漫游天涯,终于明白了“倦游知止”的道理。任凭世间变迁如桑田、如海水。家中有山妻,门前没有杂客,书架上存着一些历史书籍。我的安乐窝已经建成,我愿意在这里慢慢变老,这里就是我的故乡了。
注释:
- 南州高士:指南方的高洁士人。
- 东海名家:东海的著名学者。
- 西河旧里:指西河地区的旧友,强调作者的交游。
- 茅屋:指简陋的草屋,代表简朴的生活。
- 阴翳:指阴影,给人以凉爽的感觉。
- 逍遥散诞:形容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 倦游知止:表达了经过许多地方的游历后,终于懂得安定的道理。
- 桑田海水:用来形容世事变迁无常。
- 安乐窝:指舒适的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奇龄,清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熟读诗书,擅长诗文,风格清新洒脱,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表现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是毛奇龄赠予朋友徐涵之的,蕴含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反映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事的思考。
诗歌鉴赏:
《醉蓬莱》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隐居生活,展现出一种宁静、安逸的生活态度。诗中用简朴的茅屋和墙外的梧桐、藤蔓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面,突显了隐士生活的美好。诗人表达了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纷扰的淡然态度。通过对“倦游知止”的思考,诗人理解了人生的真谛,在浮华世界中寻求内心的宁静。通过“家有山妻,门无杂客”,诗人描绘了理想中的家庭生活,体现出对简朴幸福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是南州高士,东海名家,西河旧里。:引入出诗人对友人的称赞,表现出广泛的交游和对朋友的敬意。
- 茅屋数椽,纵亭台无几。:简单的居所反映出诗人不追求奢华的生活。
- 墙外疏桐,檐前蔹蔓,到处成阴翳。:描绘出自然环境的幽静,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 人道蓬莱,逍遥散诞,不过如此。:反思人们所追求的仙境,其实简单的生活才是最理想的。
- 堪叹年时,燕齐吴楚,汗漫天涯,倦游知止。:感叹岁月流逝,游历的疲惫,让人懂得安静生活的重要。
- 一任人间,似桑田海水。:强调世事变化的无常。
- 家有山妻,门无杂客,架上馀书史。:展现理想中的家庭生活,宁静而富有文化气息。
- 安乐窝成,吾其从老,于是乡矣。:表达归属感与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桑田海水”比喻世事变迁。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墙外疏桐”,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诗中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对世事无常的思考,以及对简单幸福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屋:象征简朴生活。
- 疏桐、蔓藤:象征自然与宁静。
- 逍遥: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 山妻:象征家庭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家有山妻,门无杂客”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B. 对简朴幸福生活的追求
C. 对旅行的热爱 -
“倦游知止”说明了什么?
A. 诗人不再游历
B. 诗人理解了安定的重要性
C. 诗人厌倦了生活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毛奇龄的《醉蓬莱》和陶渊明的《饮酒》都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理想,反映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但毛奇龄更强调与友人的关系,而陶渊明则更注重自我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毛奇龄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