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儿 夹竹桃》

时间: 2025-02-04 15:41:57

疏影碧云斜。

倘嫣生,茜色加。

丹葩嫩节春无价。

秦人种它。

王猷爱它。

纤纤桃竹勾栏下。

不争差。

香筠苒弱,细碎贴朝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莺儿 夹竹桃
疏影碧云斜。倘嫣生,茜色加。
丹葩嫩节春无价。秦人种它。
王猷爱它。纤纤桃竹勾栏下。
不争差。香筠苒弱,细碎贴朝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画面,夹竹桃的影子在碧蓝的天空下轻轻倾斜。若是花儿娇艳,颜色便愈加鲜明。夹竹桃的花朵在春天显得格外珍贵。古代秦人种植它,王猷对此情有独钟。纤细的桃竹在栏杆下轻轻倚靠,毫不争妍斗艳。其香气虽然淡薄,但依然紧贴着晨曦和朝霞。

注释

  • 疏影:指花影疏落。
  • 倘嫣生,茜色加:若花儿娇艳,颜色便会更加鲜明。
  • 丹葩嫩节:红色的花朵和嫩绿的枝节。
  • 秦人:指古代的秦国人,可能代表了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 王猷:指王羲之,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可能暗指对美的欣赏。
  • 纤纤桃竹:形容桃竹的细腻。
  • 香筠苒弱:暗示香气虽然淡薄。
  • 细碎贴朝霞:描绘了花朵与晨光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绡,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具有清新细腻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热爱,夹竹桃在古代被视为吉祥和美好的象征。

诗歌鉴赏

《黄莺儿 夹竹桃》是吴绡以夹竹桃为主题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温暖和夹竹桃的娇艳。诗开头的“疏影碧云斜”,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似乎夹竹桃的影子随风轻轻摇曳,增添了诗的灵动感。接着,诗人通过“倘嫣生,茜色加”表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夹竹桃的颜色在春日的映衬下显得愈加鲜艳,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此诗中提到的“秦人种它”和“王猷爱它”,不仅展示了夹竹桃的历史渊源,也暗示了传统文化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视。诗的后半部分“纤纤桃竹勾栏下,不争差”,描绘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夹竹桃虽不争艳,却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姿态在晨曦中展现出别样的美丽。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丰富,夹竹桃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美的欣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影碧云斜:描绘夹竹桃的影子在天空中的轻盈表现,色彩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
  • 倘嫣生,茜色加:如果花儿娇艳,颜色自然更加鲜明,表现了对生命美好的期望。
  • 丹葩嫩节春无价:春天的花朵和嫩芽显得格外珍贵,暗示春天的短暂与珍惜。
  • 秦人种它:指明夹竹桃的历史渊源,体现了文化的传承。
  • 王猷爱它:暗喻对美的欣赏,可能指代王羲之对自然的热爱。
  • 纤纤桃竹勾栏下:细腻的桃竹在栏杆下轻轻倚靠,展现出一种优雅的姿态。
  • 不争差:强调夹竹桃的低调与和谐。
  • 香筠苒弱,细碎贴朝霞:以细腻的描写表现花朵的香气与晨曦的结合,传达出一种脆弱而美好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夹竹桃的影子比喻生命的轻盈与美好。
  • 拟人:花朵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它们在春日中的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用词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夹竹桃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夹竹桃:象征美好、珍贵,代表生命的力量与活力。
  • 春天:象征希望、复苏与生机。
  • 朝霞:象征美好、温暖的时光,寓意着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秦人”代表什么?

    • A. 古代人民
    • B. 秦朝的种植者
    • C. 王羲之
    • D. 自然风光
  2. “纤纤桃竹勾栏下”描绘的是什么意境?

    • A. 花儿争艳
    • B. 宁静和谐
    • C. 生命的短暂
    • D. 文化的传承
  3. 该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回顾
    • B. 对生命美的赞美
    • C. 对春天的怀念
    • D. 对夹竹桃的种植方法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吴绡的诗更注重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现豪放的个性与情感的奔放。两者各有特色,共同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诗词选》
  2. 《古代诗词鉴赏》
  3. 《中国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