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题碧海乘槎图》
时间: 2025-01-27 03:37:55意思解释
一萼红 题碧海乘槎图
作者: 刘师培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海波平。正相思无限,隔秋水盈盈。徐福不还,鲁连避世,千秋呜咽潮声。试寄语燕昭汉武,问求仙何日到蓬瀛。成连一去,天风海水,何处移情。日暮碧云天远,见蜃楼明灭,蛟渚澄清。千仞银涛,片帆飞度,云山划断空青。快此际乘风破浪,指东南万里鹏程。立向蓬莱高处,目断瑶京。
白话文翻译:
海面平静,正是思念无尽的时刻,隔着秋水盈盈。徐福没有归来,鲁连隐居世外,千古以来潮声呜咽。试试寄语燕昭和汉武,问问求取仙人何时能到达蓬瀛。成连一去,天风海水,情感又能寄托于何处?日暮时分,碧云天远,看到蜃楼的明灭,蛟渚清澈。千仞的银色波涛,孤帆飞度,云山划断了天空的青色。快在此时乘风破浪,指向东南,万里鹏程。立在蓬莱的高处,目送瑶京的远去。
注释:
- 徐福: 传说中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方士。
- 鲁连: 战国时期的隐士,意在逃避政治纷争。
- 燕昭: 燕国的国君,重视人才。
- 汉武: 汉朝的皇帝,致力于扩张和求仙。
- 蓬瀛: 传说中的仙境。
- 蜃楼: 一种光学现象,常出现于海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师培,清代诗人,字子美,号梦轩,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而著称。
创作背景: 诗作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反映了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逃避。
诗歌鉴赏:
本诗以海波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开篇以“海波平”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氛围,似乎在暗示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动荡。诗中提到的徐福与鲁连,象征着对超脱世俗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虽然有着美好的愿望,却也显露出一种无奈的失落。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通过“试寄语燕昭汉武”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期待,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一种对理想国度的向往。然而,现实中的种种限制又使得这些理想变得遥不可及。后半部分通过“千仞银涛,片帆飞度,云山划断空青”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寻,充满了激情与豪情,体现了诗人那种乘风破浪、奋发向上的精神。
整首诗在情感上波动起伏,既有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情感的交织。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海波平”:描绘了平静的海面,暗示内心的宁静。
- “正相思无限”: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
- “隔秋水盈盈”:秋水盈盈,象征着距离的遥远。
- “徐福不还,鲁连避世”:提及历史人物,表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千秋呜咽潮声”:潮水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千年的无奈。
- “试寄语燕昭汉武”:向历史人物寄语,询问理想的实现。
- “日暮碧云天远”:描绘日落时分,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修辞手法:
- 比喻:“蜃楼明灭”比喻理想的虚幻与不可捉摸。
- 对仗:如“千仞银涛,片帆飞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同时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海波: 象征着无尽的思念与理想的追求。
- 秋水: 代表距离与思念的愁苦。
- 蜃楼: 预示着理想的虚幻与遥不可及。
- 鹏程: 代表着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徐福”是代表什么?
- A. 诗人
- B. 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方士
- C. 隐者
- D. 历史人物
-
诗中“千仞银涛”意指什么?
- A. 风平浪静
- B. 波涛汹涌
- C. 理想的远方
- D. 无尽的思念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师培的《一萼红》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但李白更为豪放,刘师培则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清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