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3:54: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其二
作者: 奭良 〔清代〕
正气凌云,遥下拜歌声未歇。想昔日背嵬军盛,如火烈烈。一旅倘挥天外剑,九州共奉王正月。奈生来偏值小朝庭,空翘切。许都郡,组练雪。洞庭寇,烟灰灭。正壮心未已,唾壶都缺。儒将自宜教礼乐,纯臣岂敢私毛血。看画图玉貌甚雍容,疑朝阙。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正气在天际高昂,远远地听到朝拜的歌声还未停歇。想当年背嵬军盛大的气势,像火一样炽烈。如果有一支队伍能够挥舞着天外的宝剑,九州的百姓都会在王的正月来朝奉。然而我生来却只值一个小朝廷,白白地翘首企盼。许都的郡县,聚集着如雪般的练兵;洞庭湖的敌人,早已化为烟灰。我的壮志未已,却连唾壶都匮乏。文人将领自当教授礼乐,忠臣岂敢私自流血。看那画中的美人态度雍容,令人怀疑朝堂的权力。
注释
- 正气凌云:正义的气概高昂直上云霄。
- 背嵬军:指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力量,象征着强大的军队。
- 如火烈烈:形容气势如火焰般炽热,形容军队的强盛。
- 天外剑:比喻强大的武力或将领。
- 小朝庭:指朝廷小而权力有限。
- 唾壶:指用来盛唾液的小器皿,此处比喻缺乏战斗所需的物资。
- 儒将:指文人出身的将领,强调其文化素养。
- 礼乐:古代的礼仪和音乐,代表文化教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奭良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具豪情,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民族危机的时刻,诗人通过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强国安民的渴望和对当时小朝廷无能的失望。
诗歌鉴赏
《满江红 其二》是一首充满豪情的词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历史辉煌的怀念。开篇即以“正气凌云”渲染出一种昂扬的气势,设定了全诗的基调。紧接着,诗人回忆起以往的“背嵬军盛”,表现出对国家强盛时光的向往,反衬当下的无奈与失落。
诗中“奈生来偏值小朝庭”一笔,直接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显示出一种英才被埋没的悲哀。接下来的描写也极具生动性,“许都郡,组练雪”形象地刻画了军队的训练场景,而“洞庭寇,烟灰灭”则展示了敌人被打败的景象,表现出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最后的几句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悲哀,正义的壮志未央,却连唾壶都缺,显示出国家资源的匮乏和文人将领的无奈。“看画图玉貌甚雍容,疑朝阙”一句,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朝堂的疑惑和对未来的担忧,也让整首词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正气凌云,遥下拜歌声未歇。”:正义的气概高昂,远方的朝拜歌声仍在响起。
- “想昔日背嵬军盛,如火烈烈。”:怀念昔日背嵬军的盛况,气势如火一般强烈。
- “一旅倘挥天外剑,九州共奉王正月。”:如果有一支队伍能挥舞天外的宝剑,九州百姓都会在王的正月来朝奉。
- “奈生来偏值小朝庭,空翘切。”:可惜我生来只值一个小朝廷,白白地翘首企盼。
- “许都郡,组练雪。”:许都的郡县,聚集着如雪般的练兵。
- “洞庭寇,烟灰灭。”:洞庭湖的敌人,早已化为烟灰。
- “正壮心未已,唾壶都缺。”:我的壮志未已,却连唾壶都匮乏。
- “儒将自宜教礼乐,纯臣岂敢私毛血。”:文人将领自当教授礼乐,忠臣岂敢私自流血。
- “看画图玉貌甚雍容,疑朝阙。”:看那画中的美人态度雍容,令人怀疑朝堂的权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天外剑”用来比喻强大的武力。
- 对仗: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许都郡,组练雪”与“洞庭寇,烟灰灭”形成鲜明对比。
- 排比:句中多次使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切,传达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未来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正气:象征着正义和力量。
- 背嵬军:代表着强盛和荣耀的过去。
- 天外剑:象征着强大的武力与希望。
- 小朝庭:反映了政治的无能与失落。
- 唾壶:象征物资的匮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正气凌云”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失落
B. 豪情
C. 忧伤 -
填空题:诗人怀念的昔日“背嵬军”象征着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唾壶”是指战斗所需的武器。(对/错)
答案:
- B
- 强盛与荣耀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满江红》 - 岳飞:同样表达了爱国情怀与壮志未酬。
- 《春望》 - 杜甫:反映战乱中的忧国忧民。
诗词对比:
- 岳飞的《满江红》:强调了抗敌的决心和对国家的忠诚,与奭良的作品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岳飞更突显了个人的英勇行为。
- 杜甫的《春望》:虽是描写战乱,但更侧重于对民生疾苦的描绘,体现出诗人对社会的关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评析》
- 《奭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