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其一》

时间: 2025-04-28 21:59:59

西园旧是苍波苑。

几度临花宴。

蓬莱宫阙总生尘。

犹有一湖春色解留人。

当年湖上游仙迹。

换得伤心碧。

麝尘蠹粉满亭池。

怊怅倚帘人去未多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园旧是苍波苑。
几度临花宴。
蓬莱宫阙总生尘。
犹有一湖春色解留人。
当年湖上游仙迹。
换得伤心碧。
麝尘蠹粉满亭池。
怊怅倚帘人去未多时。

白话文翻译:

这片西园原本是苍波苑,
曾几度在这里举办赏花宴会。
蓬莱的宫殿早已蒙上灰尘,
但那一湖的春色却依然留住人。
当年在湖上游览的仙人踪迹,
换来了如今的伤感碧水。
麝香和虫粉满满地覆盖着亭池,
我怅然地倚着帘子,离去的人并不久。

注释:

字词注释:

  • 苍波苑:指的是一片水域,苍波形容湖水的颜色。
  • 临花宴:指的是在花开时节举行的宴会。
  • 蓬莱宫阙: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而遥远的地方。
  • 麝尘蠹粉:麝香和虫粉,暗指环境的荒凉与衰败。
  • 怊怅:形容心情忧伤、失落。

典故解析:

  • 蓬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蓬莱是一个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长生不老和理想的境界。
  • 游仙:指的是游览神仙的踪迹,表现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文焯,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著称,作品多涉及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也有婉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伤,正值清代中后期,社会动荡,士人多感慨于人生无常。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感伤。开篇以“西园旧是苍波苑”引入,展示了诗人曾经在此地的欢乐回忆,而“几度临花宴”则揭示了那时的美好与繁华。随着“蓬莱宫阙总生尘”的转折,诗人感受到现实的衰败与无常,昔日的仙境已被时间的尘埃覆盖,令人感到惆怅与惋惜。

“犹有一湖春色解留人”则是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尽管环境变得荒凉,但那一湖春色依然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脆弱。接下来提到的“当年湖上游仙迹”,更是将怀旧情绪推向高潮,诗人无法释怀往日的仙人游踪,留下的是“伤心碧”的难以言说的痛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运用了丰富的象征与意象,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情感深沉而细腻,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园旧是苍波苑:点明地点,设定了环境的美好。
  • 几度临花宴:暗示过去的欢愉,营造出一种轻快的氛围。
  • 蓬莱宫阙总生尘:引入对比,展现现实的衰败。
  • 犹有一湖春色解留人:虽有现实的无奈,但仍有美好值得留恋。
  • 当年湖上游仙迹:追忆过去的美好,强调时间的流逝。
  • 换得伤心碧:感情的转折,沉浸在悲伤之中。
  • 麝尘蠹粉满亭池:环境的恶化,象征失落的美好。
  • 怊怅倚帘人去未多时:表现诗人对离去的人的思念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蓬莱宫阙”比喻理想与美好,反映出对理想的追求。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感。
  • 象征:湖水、春色等意象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脆弱。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惆怅与伤感,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事物的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园:象征着美好的记忆。
  • 花宴:代表着欢愉与聚会的美好时光。
  • 蓬莱:象征理想与梦想的追求。
  • 湖水:象征着生命与流逝的时光。
  • 麝尘蠹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败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园”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现实中的公园
    • B. 记忆中的美好地点
    • C. 书中的虚构地点
  2. “蓬莱宫阙总生尘”此句中“生尘”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事物
    • B. 时间的流逝
    • C. 仙人
  3.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轻松愉快
    • B. 伤感与惆怅
    • C. 愤怒与不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风格婉约细腻。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郑文焯的作品形成呼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诗词选》
  2.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3. 《郑文焯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