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时间: 2025-01-11 16:56:07

青莎白石山前路,怕到长亭挥泪处。

江南三月放桃花,域外半年飘柳絮。

天轻云淡仍风雨,百八晚钟收不住。

羡他落地佛蒲团,何日还侬儿女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
作者: 汪玢 〔近代〕

青莎白石山前路,
怕到长亭挥泪处。
江南三月放桃花,
域外半年飘柳絮。
天轻云淡仍风雨,
百八晚钟收不住。
羡他落地佛蒲团,
何日还侬儿女聚。

白话文翻译:

在青莎和白石相伴的山前小路上,
我害怕到那长亭时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江南的三月桃花盛开,
而外地的半年里却满是飘飞的柳絮。
天空轻盈,云淡却依然飘着风雨,
百八个晚钟声也无法让我心情平静。
我羡慕他在蒲团上安详落地,
不知何时才能与我的儿女团聚。

注释:

  • 青莎:青色的莎草,常用来描绘自然环境。
  • 白石:指白色的石头,象征清新与自然。
  • 长亭:古代诗词中常出现的送别之地,代表离别的伤感。
  • 桃花:象征春天与美好的爱情。
  • 柳絮:春季柳树的种子,象征离别与漂泊。
  • 落地佛蒲团:这里指的是佛教徒修行时坐的蒲团,寓意安宁与归属。

典故解析:

  • 长亭:常见于古诗词中的送别场景,象征离愁别绪。
  • 落地佛:在佛教中指修行达到某种境界的人,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 江南:代表着温润的气候和美丽的自然景色,常被用作诗词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玢,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事。

创作背景:

这首《玉楼春》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表达对离别、思乡及对家庭团聚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给人带来的心理冲突。

诗歌鉴赏:

《玉楼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开篇的“青莎白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自然意境,但随即转入“怕到长亭挥泪处”,透露出即将离别的伤感。诗中的“江南三月放桃花”,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蓬勃,同时又与“域外半年飘柳絮”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离散生活的无奈与惆怅。

后半部分中“天轻云淡仍风雨”则通过天气的变化映射出诗人内心的纷乱与不安,尽管外界看似平静,但内心却波涛汹涌。最后的“羡他落地佛蒲团”,显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庭团聚的深切期盼,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温暖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莎白石山前路:描绘沿着青莎与白石的山路,象征自然环境的美好。
  • 怕到长亭挥泪处:表达离别的忧伤与恐惧,长亭是送别之地。
  • 江南三月放桃花: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生机,暗含对故乡的思念。
  • 域外半年飘柳絮:对外地漂泊生活的无奈,柳絮象征离愁。
  • 天轻云淡仍风雨:描写外部环境的矛盾与内心的复杂情感。
  • 百八晚钟收不住:用晚钟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无法平静。
  • 羡他落地佛蒲团: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家庭团聚的期盼。
  • 何日还侬儿女聚:表达对未来团聚的渴望与不确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天气的变化赋予了情感,使诗句更具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思乡与家庭团聚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人们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莎: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清新。
  • 白石:代表宁静与纯洁。
  • 桃花:寓意美好与爱情。
  • 柳絮:象征离愁与飘泊的生活。
  • 落地佛蒲团:象征内心的安宁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玉楼春》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汪玢
    • C) 杜甫
      答案: B) 汪玢
  2. 诗中提到的“长亭”象征着什么?

    • A) 归属
    • B) 离别
    • C) 聚会
      答案: B) 离别
  3. 诗中提到的“江南三月放桃花”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美好与生机
    • C) 厌倦
      答案: B) 美好与生机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现代诗词鉴赏》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比较汪玢的《玉楼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诗都涉及到离别与思乡的主题,但李清照的诗更多展现的是女性的细腻情感与对爱情的追忆,而汪玢则更多关注家庭与团聚的渴望。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玉楼春》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